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跨层优化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8页 |
1 绪论 | 第18-30页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无线通信系统中跨层优化 | 第19-24页 |
·链路自适应技术 | 第21-22页 |
·考虑队列模型的跨层优化 | 第22-23页 |
·无线传感网中的跨层优化 | 第23-24页 |
·多天线技术 | 第24-27页 |
·多天线系统中的分集和复用 | 第24-25页 |
·多天线复用结构检测技术 | 第25-26页 |
·多天线迭代接收机技术 | 第26-27页 |
·下一代移动蜂窝网中的多基站协作技术 | 第27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27-30页 |
2 瑞利衰落信道中包传输的跨层功率分配 | 第30-71页 |
·简介 | 第30-32页 |
·系统模型 | 第32-35页 |
·跨层功率分配方案 | 第35-58页 |
·问题建模 | 第36-37页 |
·性能分析 | 第37-40页 |
·MDP策略 | 第40-46页 |
·ADP和AADP策略 | 第46-49页 |
·LPA和EPA策略 | 第49-52页 |
·各跨层功率分配策略算法流程 | 第52-54页 |
·仿真结果 | 第54-58页 |
·具有时延约束的跨层功率分配 | 第58-68页 |
·时延优化模型 | 第59-60页 |
·DMDP、DADP和DAADP策略 | 第60-63页 |
·DLPA和DEPA策略 | 第63-64页 |
·DLOG策略 | 第64-67页 |
·各时延约束策略的边界性能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3 分层多天线系统的跨层设计 | 第71-97页 |
·简介 | 第71-73页 |
·多天线跨层系统模型 | 第73-75页 |
·性能分析 | 第75-80页 |
·两发BLAST系统的物理层性能 | 第76-78页 |
·两发BLAST系统的队列模型分析 | 第78-80页 |
·在跨层设计中的应用 | 第80-87页 |
·AM BLAST服务速率PDF | 第81-82页 |
·P_(tar)的最优化设置 | 第82-84页 |
·队列总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84-85页 |
·多天线系统的分集复用切换 | 第85-87页 |
·三发AM BLAST的服务速率讨论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7页 |
4 低复杂度球形译码研究 | 第97-106页 |
·多天线系统模型 | 第97-98页 |
·软球形译码 | 第98-99页 |
·星座点拆分 | 第99-100页 |
·分步球形译码结构 | 第100-102页 |
·仿真结果 | 第102-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5 无线传感网中能量受限跨层优化设计 | 第106-113页 |
·能耗最优WSN跨层模型 | 第106-108页 |
·改进的WSN跨层模型 | 第108-110页 |
·仿真结果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6 多基站协作通信系统中的频率规划研究 | 第113-126页 |
·多基站协作通信系统 | 第113-114页 |
·多基站协作通信中频率规划 | 第114-116页 |
·双时隙频率规划 | 第116-120页 |
·双时隙频率规划方案 | 第116-117页 |
·双时隙CoMP通信流程 | 第117-120页 |
·仿真结果 | 第120-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主要结论 | 第126-128页 |
·未来研究工作设想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