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水平和现状 | 第11-12页 |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页 |
·特色和创新 | 第12-13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软件无线电和软件通信体系结构 | 第14-24页 |
·软件无线电概述 | 第14-15页 |
·软件无线电的提出 | 第14页 |
·软件无线电的优势 | 第14-15页 |
·软件通信体系结构 | 第15-23页 |
·硬件体系结构 | 第16-17页 |
·软件体系结构 | 第17-23页 |
·总线层 | 第19页 |
·网络和串口接口层 | 第19页 |
·操作系统层 | 第19页 |
·CORBA 中间件层 | 第19-20页 |
·核心框架层 | 第20-22页 |
·应用层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ECLIPSE 平台及相关技术介绍 | 第24-32页 |
·ECLIPSE 平台概述 | 第24-28页 |
·Eclipse 平台体系结构 | 第24-27页 |
·Eclipse RCP 概述 | 第27-28页 |
·GEF 图形编辑框架 | 第28-30页 |
·GEF 中的MVC 框架 | 第28页 |
·Draw2D 图形框架 | 第28-30页 |
·EMF 框架 | 第30-31页 |
·EMF 框架简介 | 第30页 |
·EObject 和Ecore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图形编辑器系统的设计 | 第32-42页 |
·需求分析 | 第32-33页 |
·数据模型的设计 | 第33-35页 |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35-39页 |
·系统功能总体结构 | 第35-36页 |
·组件端口定义模块 | 第36页 |
·组件定义模块 | 第36页 |
·设备节点装配模块 | 第36-37页 |
·应用装配模块 | 第37-38页 |
·应用监控模块 | 第38-39页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39-41页 |
·界面总体框架组成 | 第39页 |
·组件定义透视图 | 第39-40页 |
·应用装配透视图 | 第40-41页 |
·监控透视图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图形编辑器系统的实现 | 第42-74页 |
·可视化编辑器的体系结构 | 第42页 |
·系统的插件组成 | 第42-43页 |
·RCP 总体框架的实现 | 第43-48页 |
·RCP 项目的创建 | 第43-45页 |
·常用插件扩展点 | 第45页 |
·菜单栏和工具栏的实现 | 第45-48页 |
·组件端口定义模块的实现 | 第48-50页 |
·组件定义模块的实现 | 第50-53页 |
·组件定义结构树视图的实现 | 第51页 |
·组件定义编辑器的实现 | 第51-53页 |
·设备节点装配和应用装配模块的视图实现 | 第53-56页 |
·资源视图的实现 | 第53-54页 |
·属性视图的实现 | 第54-56页 |
·设备节点装配和应用装配模块的图形编辑器实现 | 第56-67页 |
·GEF 框架的MVC 结构 | 第56-57页 |
·模型层的实现 | 第57-59页 |
·视图层的实现 | 第59-60页 |
·控制器层的实现 | 第60-65页 |
·控制器的类层次 | 第60-61页 |
·EditPartViewer 和控制器工厂 | 第61-62页 |
·控制器的消息机制 | 第62-63页 |
·编辑策略EditPolicy 和命令Command | 第63-65页 |
·图形编辑中复杂图元的添加和删除实现 | 第65-67页 |
·监控模块的实现 | 第67-70页 |
·EMF 框架在系统中的作用 | 第70-73页 |
·对象的持久化保存 | 第70-71页 |
·对象树形结构的表示 | 第71-72页 |
·模型的变化通知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软件无线电应用案例 | 第74-81页 |
·超短波通信仿真用例 | 第74-75页 |
·波形组件定义 | 第75-77页 |
·设备节点装配 | 第77-78页 |
·波形应用装配 | 第78-79页 |
·波形应用监控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1-82页 |
·论文总结 | 第81页 |
·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