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论 | 第11-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一) 关于社会整合 | 第13-15页 |
(二) 关于社会整合能力 | 第15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社会整合能力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9-58页 |
第一节 社会整合 | 第19-33页 |
一、社会整合的概念 | 第19-24页 |
二、社会整合的构成 | 第24-25页 |
三、社会整合研究中的相关理论 | 第25-33页 |
第二节 社会整合能力 | 第33-48页 |
一、社会整合能力的基本概念 | 第33-34页 |
二、影响社会整合能力的相关因素 | 第34-48页 |
第三节 社会整合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 | 第48-58页 |
一、社会整合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48-50页 |
二、社会整合能力在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分析 | 第50-53页 |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整合能力评估体系 | 第53-58页 |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党的社会整合能力面临的挑战 | 第58-89页 |
第一节 社会转型的相关理论 | 第58-67页 |
一、社会转型的涵义和特征 | 第58-60页 |
二、社会转型理论 | 第60-67页 |
第二节 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 | 第67-80页 |
一、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考察 | 第67-72页 |
二、中国社会转型的新背景 | 第72-75页 |
三、转型期的社会问题 | 第75-80页 |
第三节 社会转型对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提出新挑战 | 第80-89页 |
一、社会转型与政党转型的互动 | 第80-83页 |
二、转型期党的社会整合能力面临新挑战 | 第83-87页 |
三、党应对社会转型需要新思维 | 第87-89页 |
第三章 在利益整合中提高社会整合能力 | 第89-107页 |
第一节 执政党的利益整合 | 第89-98页 |
一、社会整合的本质是利益整合 | 第89-91页 |
二、执政党是利益整合的工具 | 第91-93页 |
三、确立“执政党思维”是实现利益整合的前提 | 第93-94页 |
四、国外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实践 | 第94-98页 |
第二节 利益整合理念的发展与创新 | 第98-102页 |
一、公平正义 | 第98-99页 |
二、以人为本 | 第99-100页 |
三、民主 | 第100-102页 |
第三节 利益整合的路径选择 | 第102-107页 |
一、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 | 第102-104页 |
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104-105页 |
三、构建规范的利益均衡机制 | 第105-107页 |
第四章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高社会整合能力 | 第107-133页 |
第一节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社会整合的重要工具 | 第107-112页 |
一、政党意识形态整合 | 第109-110页 |
二、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整合 | 第110-112页 |
第二节 社会转型对意识形态的冲击与挑战 | 第112-118页 |
一、市场经济对意识形态整合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二、社会结构分化对意识形态整合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三、信息化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 第116-118页 |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118-133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涵义与结构 | 第118-123页 |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 | 第123-127页 |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选择 | 第127-133页 |
第五章 在社会整合中实现和谐社会 | 第133-172页 |
第一节 和谐社会是提高社会整合能力的目标 | 第133-142页 |
一、和谐社会是党的不懈奋斗目标 | 第133-135页 |
二、社会转型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新挑战 | 第135-138页 |
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第138-142页 |
第二节 发展社会民主,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 第142-162页 |
一、民意表达的制度渠道 | 第143-151页 |
二、民意表达的民间渠道 | 第151-155页 |
三、民意表达的其他渠道 | 第155-162页 |
第三节 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 | 第162-166页 |
一、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 第162-164页 |
二、多党合作制度面临新挑战 | 第164-165页 |
三、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 第165-166页 |
第四节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第166-172页 |
一、发展问题 | 第166-167页 |
二、人才问题 | 第167-168页 |
三、稳定问题 | 第168-170页 |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第170-172页 |
结语 | 第172-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87页 |
后记 | 第187-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