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图目录 | 第11-13页 |
| 表目录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4页 |
| ·课题背景 | 第14-20页 |
| ·IGCC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 第14-15页 |
| ·湿化是利用IGCC系统的余热与控制NO_x排放的有效方式 | 第15-20页 |
| ·国内外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 | 第21-24页 |
| 第二章 关键部件模型 | 第24-42页 |
| ·空气分离装置 | 第24-25页 |
| ·气化炉 | 第25-33页 |
| ·水煤浆气化炉 | 第26-28页 |
| ·干煤粉气化炉 | 第28-29页 |
| ·输运床气化炉 | 第29-31页 |
| ·三种气化炉出口粗煤气成分 | 第31-33页 |
| ·煤气净化及硫回收 | 第33页 |
| ·湿化器 | 第33-35页 |
| ·燃气轮机 | 第35-38页 |
| ·蒸汽循环 | 第38-39页 |
| ·NO_x排放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流程构建 | 第42-52页 |
| ·整体煤气化燃料加湿循环 | 第42-46页 |
| ·基于水煤浆气化炉的整体煤气化燃料加湿循环 | 第42页 |
| ·基于干煤粉气化炉的整体煤气化燃料加湿循环 | 第42-43页 |
| ·基于输运床气化炉的整体煤气化燃料加湿循环 | 第43-46页 |
| ·IGLOTHECO循环 | 第46-48页 |
| ·基于水煤浆气化炉的IGLOTHECO循环 | 第46页 |
| ·基于干煤粉气化炉的IGLOTHECO循环 | 第46页 |
| ·基于输运床气化炉的IGLOTHECO循环 | 第46-48页 |
| ·IGHAT循环 | 第48-50页 |
| ·基于水煤浆气化炉的IGHAT循环 | 第48-49页 |
| ·基于干煤粉气化炉的IGHAT循环 | 第49页 |
| ·基于输运床气化炉的IGHAT循环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热力性能分析 | 第52-68页 |
| ·不同气化炉燃料加湿循环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 第53-55页 |
| ·不同气化炉IGHAT循环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 ·不同气化炉IGLOTHECO循环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 第57-59页 |
| ·不同气化炉整体煤气化湿化循环热力性能 | 第59-66页 |
| ·燃料气含湿量对燃料湿化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 | 第59-61页 |
| ·加湿/注蒸汽对燃料湿化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 ·基于水煤浆气化炉的湿化燃气轮机循环热力性能分析 | 第62-65页 |
| ·湿化方式建议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利用系统外部热量加湿的燃气轮机循环性能分析 | 第68-78页 |
| ·利用系统外部热量加湿的IGLOTHECO循环 | 第68-70页 |
| ·利用系统外部热量加湿的燃料湿化循环 | 第70-72页 |
| ·利用系统外部热量加湿的IGHAT循环 | 第72页 |
| ·小结 | 第72-7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