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体育赋述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文学与体育 | 第9-11页 |
二、体育赋的界定 | 第11-13页 |
三、研究及现状 | 第13-19页 |
第一章 唐前体育与体育赋 | 第19-31页 |
第一节 唐前体育文化背景 | 第19-23页 |
第二节 唐前体育赋概论 | 第23-25页 |
一、唐前体育赋创作概况 | 第23-24页 |
二、唐前体育赋分类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唐前体育赋辑目 | 第25-31页 |
第二章 先秦体育赋 | 第31-43页 |
第一节 体育赋溯源 | 第31-35页 |
第二节 先秦体育赋创作及其特点 | 第35-43页 |
一、先秦体育赋创作 | 第35-38页 |
二、先秦体育赋的特点 | 第38-43页 |
第三章 汉代体育赋 | 第43-57页 |
第一节 汉代赋风与体育赋 | 第43-45页 |
一、汉赋的创作风气 | 第43-44页 |
二、两汉体育赋的内容及特点 | 第44-45页 |
第二节 狩猎赋创作盛况 | 第45-52页 |
一、枚乘《七发》的肇始 | 第45-47页 |
二、“马、扬”的校猎巨制 | 第47-52页 |
第三节 棋艺赋与其他 | 第52-57页 |
一、马融诸师的棋艺赋 | 第52-54页 |
二、张衡、李尤对百戏盛况的描摹 | 第54-57页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体育赋 | 第57-75页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赋风与体育赋 | 第57-59页 |
第二节 三国体育赋 | 第59-64页 |
一、同题竞采下的狩猎赋 | 第59-61页 |
二、曹丕等《弹棋赋》与其他 | 第61-64页 |
第三节 两晋体育赋 | 第64-70页 |
一、驰射、游猎活动与体育赋 | 第64-66页 |
二、娱乐之风的盛行与体育赋 | 第66-70页 |
第四节 南北朝体育赋 | 第70-75页 |
一、南朝二萧的《围棋赋》 | 第70-72页 |
二、北朝庾信的体育赋创作 | 第72-75页 |
第五章 唐前体育赋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 第75-89页 |
第一节 唐前体育赋的创作特征 | 第75-80页 |
一、专题化趋势 | 第75-77页 |
二、摹拟性创作 | 第77-79页 |
三、灵活性体式 | 第79-80页 |
第二节 唐前体育赋的描写艺术 | 第80-83页 |
一、场面铺排 | 第80-82页 |
二、细节刻画 | 第82-83页 |
第三节 唐前体育赋的文化内涵 | 第83-89页 |
一、唐前体育赋的哲理意蕴 | 第83-86页 |
二、唐前体育赋所反映的体育观念 | 第86-89页 |
结语 | 第89-93页 |
一、唐前体育赋的影响 | 第89-91页 |
二、体育赋研究的意义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后记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