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 第10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进展及述评 | 第13-19页 |
·国外相关研究理论及述评 | 第13-16页 |
·国内相关研究理论及述评 | 第16-19页 |
·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模式研究 | 第19-22页 |
·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外主要模式 | 第19-20页 |
·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内典型模式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韩国“新村运动”经验借鉴 | 第23-30页 |
·“新村运动”的实施背景 | 第23页 |
·“新村运动”的实施内容和特点 | 第23-26页 |
·“新村运动”的实施内容 | 第23-24页 |
·“新村运动”的特点 | 第24-26页 |
·“新村运动”的成果及经验借鉴 | 第26-30页 |
·“新村运动”的成果 | 第26-27页 |
·“新村运动”的经验借鉴 | 第27-30页 |
第4章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41页 |
·重庆市概况 | 第30页 |
·城乡收入差距 | 第30-33页 |
·城乡消费差距 | 第33-35页 |
·城乡生活差距 | 第35-37页 |
·城乡社会发展差距 | 第37-41页 |
第5章 政府主导下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 | 第41-57页 |
·问题辨析与模型选择 | 第41-42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45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3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 第43-44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44-45页 |
·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评价模型 | 第45-46页 |
·统筹城乡发展测评方法的确定 | 第45页 |
·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评价模型 | 第45-46页 |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 第46-52页 |
·样本选取 | 第46页 |
·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与政府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52-57页 |
·政府职能特征指标 | 第52-53页 |
·构建多元回归方程 | 第53-55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第6章 推进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7-66页 |
·树立科学发展观,明确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基本目标 | 第57-59页 |
·坚持政府主导原则,统筹兼顾城乡建设规划 | 第59页 |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 第59-60页 |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第60-63页 |
·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整体素质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附录B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标准化数据表 | 第72-76页 |
附录C 1997-2008 年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与政府因素数据表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