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龄及《李义山诗集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经历与交游 | 第10-23页 |
第一节 经历考 | 第10-14页 |
一、前期:读书求仕 | 第10-11页 |
二、后期:结社著书 | 第11-14页 |
第二节 交游考 | 第14-23页 |
一、经学切磋之交 | 第14-20页 |
二、诗文倡和之友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文学思想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情感论——易代性情 | 第23-29页 |
一、言情贵真 | 第23-25页 |
二、持情需正 | 第25-28页 |
三、寄情于隐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创作论——世运变化与创作 | 第29-33页 |
一、国变之悲与诗文创作 | 第29-31页 |
二、境遇之变与诗文创作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取法论——探源雅骚、博採众长 | 第33-37页 |
第三章 《李义山诗集注》的方法与价值 | 第37-53页 |
第一节 《李义山诗集注》的诞生 | 第37-41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37-39页 |
二、注本参考 | 第39-41页 |
第二节 《李义山诗集注》的笺注方法 | 第41-50页 |
一、诗史互证 | 第41-44页 |
二、比兴寄托 | 第44-47页 |
三、实事求是 | 第47-50页 |
第三节 《李义山诗集注》的价值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