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第一节 青藏高原的地体格架和板块构造边界 | 第10-17页 |
第二节 论文选题和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第三节 论文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9-2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26-38页 |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区内主要地层单元 | 第28-35页 |
第三节 区内主要构造单元划分 | 第35-36页 |
第四节 松多群构造变形及变形序列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松多缝合带中榴辉岩的研究 | 第38-97页 |
第一节 榴辉岩带产出特征 | 第38-52页 |
第二节 榴辉岩岩石学特征 | 第52-60页 |
第三节 榴辉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 第60-75页 |
第四节 榴辉岩的Lu-Hf、Sm-Nd同位素研究 | 第75-87页 |
第五节 榴辉岩的U-Pb定年 | 第87-95页 |
第六节 松多榴辉岩带小结 | 第95-97页 |
第四章 松多蛇绿岩带的建立 | 第97-153页 |
第一节 蛇绿岩带的组成和产出特征 | 第97-105页 |
第二节 蛇绿岩单元的岩石化学特征 | 第105-137页 |
第三节 蛇绿岩的Sm-Nd同位素研究 | 第137-141页 |
第四节 蛇绿岩的U-Pb定年 | 第141-148页 |
第五节 松多蛇绿岩小结 | 第148-153页 |
第五章 缝合带中的三叠纪花岗岩——古特提斯洋闭合后岩浆活动阶段 | 第153-173页 |
第一节 缝合带中三叠纪花岗岩的地质特征 | 第153-157页 |
第二节 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 | 第157-168页 |
第三节 花岗岩的LA-ICPMAS锆石U-Pb定年 | 第168-171页 |
第四节 花岗岩研究小结 | 第171-173页 |
第六章 松多古特提斯缝合带的初步建立 | 第173-187页 |
第一节 松多古特提斯缝合带的存在 | 第173-178页 |
第二节 缝合带时代确定 | 第178-181页 |
第三节 缝合带俯冲极性的初步判断 | 第181-182页 |
第四节 松多古特提斯缝合带的构造意义 | 第182-187页 |
结论 | 第187-191页 |
致谢 | 第191-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05页 |
附录 | 第205-206页 |
个人简历 | 第206-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