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操作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2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7-11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1页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1-12页
第一章 最后贷款人有关述评及主要冲突第12-23页
 第一节 最后贷款人述评第12-15页
  一、最后贷款人理论综述第12-14页
  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评价第14-15页
 第二节 最后贷款人操作述评第15-19页
  一、最后贷款人操作的价值述评第15-17页
  二、最后贷款人操作的前提步骤第17-19页
 第三节 最后贷款人操作面临的主要冲突第19-23页
  一、目标实现与风险控制的冲突第19-21页
  二、操作规则透明度与模糊性的冲突第21-23页
第二章 最后贷款人操作的要素分析及主要国外实践第23-34页
 第一节 最后贷款人操作主体的界定第23-25页
  一、操作主体的界定第23-24页
  二、操作主体独立性分析第24-25页
 第二节 最后贷款人操作对象的选择第25-27页
  一、操作对象的标准界定及国外选择第25-27页
  二、操作对象的扩展趋势第27页
 第三节 最后贷款人操作方式和操作工具分析第27-29页
  一、操作方式及其国外实践第27-28页
  二、操作工具及其国外实践第28-29页
 第四节 最后贷款人操作规则分析第29-34页
  一、贷款利率规则及国外实践第29-31页
  二、偿还期限规则及国外实践第31页
  三、抵押担保规则及国外实践第31-33页
  四、资金回笼规则及国外实践第33-34页
第三章 我国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操作现状分析第34-53页
 第一节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操作的历史回顾第34-42页
  一、处置地方性金融机构风险第36-37页
  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第37-39页
  三、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第39-41页
  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第41-42页
 第二节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操作存在的问题第42-50页
  一、操作主体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第42-44页
  二、操作对象标准界定不严格第44-45页
  三、操作方式与工具单一第45-47页
  四、操作规则宽松模糊第47-50页
 第三节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操作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第50-53页
  一、最后贷款人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第50-51页
  二、金融安全网机制不健全第51页
  三、规则模糊不清与建设性模糊的混淆第51-53页
第四章 规范我国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操作的政策建议第53-63页
 第一节 规范操作主体的职能第53-55页
  一、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第53-54页
  二、协调中央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第54页
  三、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第54-55页
 第二节 规范操作对象的范围第55-58页
  一、确立资能抵债基本标准第55-56页
  二、救助出发点的确定第56-57页
  三、贷款对象和政策的一致性第57-58页
 第三节 丰富操作方式和工具第58-59页
  一、探索可行的操作方式第58-59页
  二、改革完善再贷款业务第59页
 第四节 明确和严格执行操作规则第59-63页
  一、提高透明度第59-60页
  二、采取惩罚性利率第60-61页
  三、严格贷款期限第61页
  四、执行合格抵押担保第61-62页
  五、确立违约处理规则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中文详细摘要第65-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
下一篇:金融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