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 ·光伏发电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9-13页 |
| ·国内外光伏发电的发展状况 | 第9-11页 |
|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研究状况 | 第12页 |
| ·孤岛检测技术的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13-15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光伏电池特性与MPPT介绍 | 第15-31页 |
| ·光伏电池原理 | 第15-16页 |
| ·光伏电池的分类 | 第16-17页 |
| ·光伏电池模型及其输出特性 | 第17-24页 |
| ·光伏电池等效模型 | 第17-19页 |
| ·光伏电池阵列模组特性 | 第19-20页 |
| ·光伏电池模型与仿真 | 第20-24页 |
| ·光伏电池MPPT方法 | 第24-30页 |
| ·恒定电压法 | 第24页 |
| ·扰动观察法 | 第24-26页 |
| ·增量电导法 | 第26-27页 |
| ·自适应占空比扰动法 | 第27-29页 |
| ·几种MPPT方法对比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基于模糊控制的MPPT算法研究 | 第31-43页 |
| ·模糊控制概述 | 第31-33页 |
| ·模糊控制技术发展 | 第31页 |
| ·模糊控制的特点 | 第31-32页 |
| ·模糊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 第32-33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流程 | 第33页 |
| ·MPPT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33-39页 |
| ·模糊化 | 第34页 |
| ·输入和输出模糊子集及论域的确定 | 第34-35页 |
| ·确定隶属度函数 | 第35-36页 |
| ·建立规则库 | 第36-37页 |
| ·模糊推理 | 第37-38页 |
| ·清晰化 | 第38-39页 |
| ·模糊控制系统模型建立 | 第39页 |
| ·仿真结果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基于DSP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硬件设计 | 第43-60页 |
| ·光伏并网逆变器总体结构 | 第43-47页 |
|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组成 | 第43-44页 |
|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主要参数 | 第44页 |
| ·光伏并网逆变器主控系统 | 第44-45页 |
| ·逆变器主要性能指标 | 第45-47页 |
| ·DSP控制电路设计 | 第47-52页 |
| ·DSP芯片介绍 | 第48-49页 |
| ·DSP电源电路 | 第49-50页 |
| ·时钟电路 | 第50页 |
| ·JTAG接口电路 | 第50-51页 |
| ·复位电路 | 第51页 |
| ·外扩存储器电路 | 第51-52页 |
| ·系统外围电路设计 | 第52-59页 |
| ·逆变器电源电路 | 第52-53页 |
| ·IGBT选取及其驱动电路 | 第53-54页 |
| ·电网电压及过零点检测电路 | 第54-56页 |
| ·电网电流及逆变电流检测电路 | 第56页 |
| ·直流电压和电流检测电路 | 第56-57页 |
| ·锁相环电路 | 第57-58页 |
| ·抗干扰设计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0-77页 |
| ·软件设计环境 | 第60-61页 |
| ·DSP资源配置 | 第61页 |
| ·主程序设计 | 第61-63页 |
| ·子程序设计 | 第63-76页 |
| ·定时器中断子程序 | 第63-64页 |
| ·数字锁相子程序 | 第64-66页 |
| ·独立运行与并网运行选择子程序 | 第66-68页 |
| ·MPPT子程序 | 第68-70页 |
| ·孤岛检测子程序 | 第70-73页 |
| ·PWM产生子程序 | 第73页 |
| ·EEPROM读写子程序 | 第73-75页 |
| ·软件抗干扰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 ·工作总结 | 第77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