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腐蚀剩余寿命预测的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剩余寿命预测方法概述 | 第12-13页 | 
| ·剩余寿命预测程序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页 | 
| ·关键技术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2章 腐蚀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概述 | 第17-37页 | 
| ·输油管道特点 | 第17页 | 
| ·输油管道失效原因分析 | 第17-20页 | 
| ·腐蚀 | 第17-18页 | 
| ·操作失误 | 第18页 | 
| ·机械损伤 | 第18-19页 | 
| ·焊缝缺陷 | 第19页 | 
| ·第三方破坏 | 第19-20页 | 
| ·输油管道腐蚀类型 | 第20-21页 | 
| ·孔蚀 | 第20页 | 
| ·缝隙腐蚀 | 第20页 | 
| ·电偶腐蚀 | 第20页 | 
| ·应力腐蚀 | 第20-21页 | 
| ·输油管道腐蚀因素分析 | 第21-24页 | 
| ·土壤腐蚀因素 | 第21-24页 | 
| ·金属材料因素 | 第24页 | 
| ·现有的剩余强度评价方法 BG31G 准则和 API579 准则 | 第24-36页 | 
| ·B31G 准则 | 第24-28页 | 
| ·改进的 B31G 准则 | 第28-32页 | 
| ·B31G 准则在工程评估中适用性 | 第32-35页 | 
| ·API 579 准则 | 第35页 | 
| ·实际工作应力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腐蚀管道缺陷极限尺寸的确定 | 第37-44页 | 
| ·输油管道沿线内压分布 | 第37-38页 | 
| ·摩阻损失的计算 | 第37-38页 | 
| ·管道沿线内压分布计算 | 第38页 | 
| ·最小允许剩余壁厚分析 | 第38-43页 | 
| ·腐蚀缺陷管道的爆破压力 | 第38-39页 | 
| ·最小允许剩余壁厚的确定 | 第39-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管道腐蚀速率的确定方法 | 第44-58页 | 
| ·灰色理论预测腐蚀速率 | 第44-46页 | 
| ·室内实验挂片法测定腐蚀速率 | 第46-47页 | 
| ·实验原理 | 第46页 | 
| ·失重挂片腐蚀速率计算 | 第46-47页 | 
| ·基于电化学原理的腐蚀速率预测 | 第47-58页 | 
| ·均匀腐蚀速率的电化学模型 | 第48-52页 | 
| ·局部腐蚀的腐蚀速率模型 | 第52-55页 | 
| ·点腐蚀缺陷的腐蚀速率模型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腐蚀剩余寿命预测技术 | 第58-72页 | 
| ·腐蚀缺陷尺寸的校核 | 第58-63页 | 
| ·缺陷深度尺寸的校核 | 第58-60页 | 
| ·缺陷轴向尺寸的校核 | 第60-62页 | 
| ·缺陷环向尺寸的校核 | 第62-63页 | 
| ·均匀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第63-65页 | 
| ·局部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第65-67页 | 
| ·点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第67页 | 
| ·算例 | 第67-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详细摘要 | 第7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