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 ABSTRACT | 第5-6 创新点摘要 | 第6-9 前言 | 第9-12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 2. 研究现状 | 第9 3. 研究思路 | 第9-10 4.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0 5.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0 6. 主要成果认识 | 第10-12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25 1.1 地层特征 | 第13 1.2 构造 | 第13-16 1.2.1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3-16 1.3 沉积特征 | 第16 1.4 石油地质特征 | 第16-20 1.4.1 烃源岩条件 | 第17-18 1.4.2 储层分布 | 第18-19 1.4.3 盖层条件 | 第19-20 1.4.4 储、盖组合 | 第20 1.5 勘探开发现状 | 第20-21 1.6 成岩阶段划分与区域成岩规律研究 | 第21-25 第二章 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原理与模型概述 | 第25-35 2.1 基本原理 | 第25-28 2.1.1 地质原理与模型 | 第25-26 2.1.2 成岩场及其分析方法 | 第26-27 2.1.3 成岩相预测原理 | 第27 2.1.4 成岩作用与生储盖层的关系 | 第27-28 2.2 成岩作用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 | 第28-35 2.2.1 机械压实与埋藏史模型 | 第28-30 2.2.2 成岩史模型 | 第30-35 第三章 成岩演化史模拟及结果讨论 | 第35-74 3.1 模拟井网的部署及参数选取 | 第35-40 3.1.1 研究流程与模拟井网的部署 | 第35 3.1.2 参数选取 | 第35-40 3.2 模拟结果及讨论 | 第40-74 3.2.1 单井成岩作用的数值模拟 | 第40-48 3.2.2 二维剖面成岩演化史 | 第48-54 3.2.3 主要勘探目的层平面成岩演化史 | 第54-71 3.2.4 现今各层(T60-T20)成岩阶段和成岩相横向预测 | 第71-74 第四章 储层物性因素分析 | 第74-96 4.1 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74-81 4.1.1 碎屑岩粒度和分选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74-76 4.1.2 碎屑岩组分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76-77 4.1.3 泥质含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77 4.1.4 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77-81 4.2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81-88 4.2.1 计算模型 | 第81-82 4.2.2 胶结、溶解和压实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贡献 | 第82-88 4.3 其它地质因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88-96 4.3.1 超压 | 第88-92 4.3.2 天然气侵位 | 第92-96 第五章 储层分类评价与孔隙发育史模拟及渗透率预测 | 第96-135 5.1 储层分类评价 | 第96-113 5.1.1 成岩阶段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96 5.1.2 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96-97 5.1.3 沉积—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综合影响 | 第97-98 5.1.4 优质储层和有效储层的划分 | 第98-99 5.1.5 莺歌海组—黄流组储层分类评价 | 第99-113 5.2 孔隙发育史模拟 | 第113-131 5.2.1 预测模型 | 第113-117 5.2.2 孔隙度预测结果 | 第117-119 5.2.3 储层孔隙度对含气性的控制 | 第119-131 5.3 渗透率预测 | 第131-135 5.3.1 预测模型 | 第131-132 5.3.2 渗透率预测结果 | 第132-135 结论 | 第135-136 参考文献 | 第136-140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40-141 致谢 | 第141-142 详细摘要 | 第142-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