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中非正态过程能力指数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9-11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统计过程控制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 ·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发展由来 | 第13-14页 |
| ·统计过程控制发展前景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2章 统计过程控制理论介绍 | 第17-27页 |
| ·过程理论 | 第17-18页 |
| ·过程网络 | 第17-18页 |
| ·过程方法 | 第18页 |
| ·过程能力 | 第18-20页 |
| ·质量特性值数据的分类和分布 | 第20-24页 |
| ·数据的分类 | 第20-21页 |
| ·数据的分布 | 第21-24页 |
| ·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理论 | 第24-26页 |
| ·过程能力指数的概念 | 第24页 |
| ·过程能力指数的应用条件 | 第24-25页 |
| ·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理论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非正态过程能力指数研究 | 第27-43页 |
| ·正态性检验 | 第27-30页 |
| ·KOLMOGOROV-SMIRNO(KS)检验 | 第28-29页 |
| ·ANDERSON-DARLING 检验 | 第29-30页 |
| ·CRAMéR-VON-MISES 检验 | 第30页 |
| ·非正态数据的处理 | 第30-33页 |
| ·非正态数据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 ·非正态数据处理方法 | 第31-33页 |
| ·一种非正态过程能力指数计算方法 | 第33-38页 |
| ·双侧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 第33-37页 |
| ·单侧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 第37-38页 |
| ·实例分析 | 第38-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过程能力指数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检验 | 第43-54页 |
| ·基于JOHNSON 转换的非正态处理过程 | 第43-48页 |
| ·JOHNSON 转换原理 | 第43-45页 |
| ·基于JOHNSON 转换的非正态处理过程 | 第45-48页 |
| ·基于BOX-COX 转换的非正态处理过程 | 第48-52页 |
| ·BOX-COX 转换原理 | 第48-51页 |
| ·基于BOX-COX 转换的非正态处理过程 | 第51-52页 |
| ·效果检验和有效性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