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露天矿开采论文

自然崩落法矿岩工程质量数字化评价及模拟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1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第13-28页
     ·自然崩落法简介第13-14页
     ·自然崩落法的关键技术研究第14-16页
     ·矿岩三维可视化建模研究进展及评价第16-18页
     ·矿岩可崩性研究进展及评价第18-22页
     ·矿岩崩落块度预测研究进展及评价第22-28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8-31页
第二章 矿岩工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参数概念化研究第31-49页
   ·矿岩工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第31-32页
     ·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第31页
     ·影响矿岩工程质量的指标因素分析第31-32页
     ·矿岩工程质量评价指标选择第32页
   ·岩体参数采集方法及数据分析第32-41页
     ·普朗铜矿构造调查设计第33-34页
     ·岩体参数及采集方法第34-37页
     ·普朗铜矿首采区岩体构造空间分布规律第37-41页
   ·节理表面条件参数的概念化分析第41-48页
     ·节理表面的现场测量第41-42页
     ·数据分析第42-44页
     ·节理面分级第44-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矿岩工程质量区域化评价模型第49-86页
   ·开采技术条件第49-52页
     ·矿区概述第49页
     ·矿体特征第49-50页
     ·矿石特征第50-51页
     ·矿区围岩及地层第51页
     ·矿区构造第51-52页
   ·评价区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构模技术第52-62页
     ·矿岩工程质量评价区域及其模型特征分析第52-53页
     ·基于VTK平台的评价区域三维可视化建模第53-56页
     ·基于八叉树的复杂地质体块段模型建模技术第56-62页
   ·基于区域化变量的最优估值理论第62-68页
     ·矿岩工程质量参数空间变异性分析原理第63-64页
     ·样品组合样长度对变异性的影响第64-65页
     ·矿岩工程质量参数空间最优估计模型第65-67页
     ·变异函数参数的交叉验证第67-68页
   ·普朗铜矿首采区三维模型第68-75页
     ·地质钻孔数据库的建立第69-72页
     ·矿岩工程质量评价三维模型第72-74页
     ·岩体工程质量参数的块段建模第74页
     ·基于组合样品位的块段模型单元块品位插值第74-75页
   ·基于区域化变量及RMR评价体系的矿岩工程质量评价模型第75-84页
     ·评价指标的打分标准第75-76页
     ·三维可视化RMR评价模型构建第76-84页
   ·小结第84-86页
第四章 普朗铜矿首采区矿岩可崩性区域化评价及水力半径预测第86-102页
   ·普朗铜矿首采区矿岩可崩性分区评价第86-88页
   ·普朗铜矿首采区矿岩可崩性综合评价第88-91页
     ·基于上、下盘和矿体区域的矿岩可崩性评价第88-89页
     ·相邻勘探线间区域的可崩性分级评价第89-91页
   ·普朗铜矿首采区矿岩崩落的水力半径预测研究第91-100页
     ·基于Laubscher崩落图的崩落水力半径研究第91-96页
     ·基于Mathews稳定图的崩落水力半径研究第96-100页
   ·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矿岩块度预测理论及软件开发第102-125页
   ·三维矿岩块度预测的基本原理第102-112页
     ·崩落矿岩块度分布主要影响因素第102页
     ·块度预测理论基础第102-103页
     ·节理持续性第103-105页
     ·三维节理系统的Monte Carlo随机模拟第105-110页
     ·三维块体形成算法第110-112页
   ·块体几何形状特征第112-114页
     ·容积系数第112-113页
     ·共线性第113页
     ·块体形状图第113-114页
   ·块体分布统计第114-117页
     ·块体形状和体积联合统计第115-116页
     ·矿岩等效尺寸第116-117页
   ·矿岩块度预测系统设计第117-120页
     ·矿岩块度预测系统的需求分析第117页
     ·系统体系第117-118页
     ·数据结构设计第118页
     ·矿岩块度预测软件总体框图第118-120页
   ·矿岩块度预测软件系统功能模块及其开发第120-124页
     ·构造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模块第120页
     ·模拟参数输入模块第120-121页
     ·三维节理系统模拟模块第121页
     ·原始块度和崩落块度模拟模块第121-122页
     ·块体形状特征分析模块第122页
     ·块体分布统计模块第122-124页
     ·指定面切割轮廓线模块第124页
   ·小结第124-125页
第六章 普朗铜矿首采区矿岩块度预测第125-150页
   ·模拟参数对块度的影响研究第125-137页
     ·模拟范围对块度的影响分析第125-129页
     ·节理间距分布形式对块度的影响分析第129-132页
     ·节理间距的大小及节理面之间的夹角对块度的影响分析第132-134页
     ·完整岩石及弱面力学性质对块度的影响分析第134-137页
   ·普朗铜矿首采区岩体构造特征分析第137-138页
   ·普朗铜矿块度预测参数选取第138-139页
   ·矿区整体块度分布预测第139-140页
   ·矿体、上盘、下盘原始块度预测第140-143页
   ·不同类型岩体块度分布预测第143-144页
   ·不同可崩性区间块度分布预测第144-147页
   ·相邻勘探线间区域的矿岩块度预测第147-149页
   ·小结第149-150页
第七章 基于二维特征参数的三维崩落块度估算第150-171页
   ·岩块样品集合第150-152页
   ·基于切割二维轮廓面积的三维岩块体积估算第152-158页
   ·二维形状指标和三维形状指标关系研究第158-162页
   ·三维筛分尺寸和二维切割尺寸关系研究第162-167页
   ·估算的有效性研究第167-170页
   ·小结第170-171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71-175页
   ·全文主要结论第171-172页
   ·主要创新点第172-173页
   ·下一步的工作第173-175页
参考文献第175-187页
附录1 不同岩性区域块度体积和形状联合统计第187-189页
附录2 相邻勘探线间区域矿岩块度体积和形状联合统计第189-195页
致谢第195-19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成果第196-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围岩中锚杆锚固系统的低应变动力响应分析
下一篇:硫化矿石自燃特性及井下火源探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