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纺纱理论与纺纱工艺论文--理论与设计论文

赛络纺复合成纱机理、纱线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引言第15-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33页
   ·纺纱技术的发展及特点回顾第18-20页
     ·环锭纺纱技术第18页
     ·新型纺纱技术第18-19页
     ·改进型(非传统型)纺纱技术第19-20页
   ·纱线结构研究的回顾第20-22页
     ·纱线结构研究的意义第20-21页
     ·纱线的结构因素第21页
     ·纱线结构研究的方法第21-22页
   ·纱线强力研究的回顾第22-23页
   ·赛络纺纱技术研究的回顾第23-29页
     ·赛络纺研究现状第23-26页
     ·赛络纺纱尚需解决的问题第26-28页
     ·赛络纺纱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难点和意义第29-33页
     ·研究内容第29-31页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第31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31-33页
第二章 对称赛络纺动态成纱机理分析及验证第33-45页
   ·赛络纺成纱工艺第34-35页
   ·赛络纺成纱动态受力分析第35-38页
   ·方程的求解第38-41页
   ·模型的实验验证第41-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3页
   ·本章结论第43-45页
第三章 非对称赛络纺复合成纱机理及性能研究第45-60页
   ·非对称赛络纺复合成纱受力分析第45-47页
   ·理想状况时汇聚点运动规律分析第47页
   ·实际状况时汇聚点运动规律分析第47-49页
   ·汇聚点的实际运动规律第49-50页
     ·实验材料与工艺第49页
     ·结果分析第49-50页
   ·单纱性质的影响因素第50-53页
     ·抗拉强力第50-51页
     ·弯曲刚度第51-52页
     ·扭矩第52-53页
   ·改善措施第53-58页
     ·合理设计两根单纱的线密度第54页
     ·扭矩补偿机理第54-56页
     ·补偿角度γ的设计第56页
     ·实验验发第56-58页
     ·结果分析第58页
   ·本章结论第58-60页
第四章 工艺参数对成纱过程及性能的控制第60-77页
   ·捻度传递机理第60-64页
     ·捻度传递的理论分析第60-61页
     ·单纱运动机理分析第61-62页
     ·复合纱捻度与单纱捻度的关系第62-64页
   ·导纱钩工艺对成纱的影响第64-70页
     ·导纱钩的作用第65-67页
     ·导纱钩对成纱性能的影响第67页
     ·导纱钩工艺参数设计第67-68页
     ·导纱钩对捻度传递的影响第68-69页
     ·导纱钩工艺与纱线性能的关系第69-70页
   ·纺纱张力对汇聚点参数和复合纱性能的影响第70-76页
     ·不同纺纱张力下复合纱线性能对比第72-74页
     ·结果与讨论第74-76页
   ·本章结论第76-77页
第五章 赛络纺复合纱工艺参数与成纱结构参数关系研究第77-92页
   ·理论分析第77-81页
     ·间距与汇聚区中夹角的关系第77-80页
     ·间距与纱条张力的关系第80页
     ·间距与纤维长度的关系第80-81页
   ·间距与成纱结构参数的关系第81-91页
     ·对称复合纱几何结构参数的实验分析第81-87页
     ·不同组分纤维的复合纱结构参数实验分析第87-91页
   ·本章结论第91-92页
第六章 赛络纺复合纱中组分纤维比例对成纱性能的影响第92-102页
   ·组分比例对成纱性能的影响第92-93页
     ·混纺纱的混和特点第92页
     ·复合纱的复合特点第92-93页
   ·复合纱拉伸断裂过程分析第93-96页
     ·复合纱组分纤维理论拉伸断裂性能第93-94页
     ·两组分复合纱理论拉伸断裂强力第94-95页
     ·两组分纤维复合纱的理论伸长性能第95-96页
   ·实验验证第96-99页
     ·实验方案与工艺第96-97页
     ·实验与计算结果第97-99页
   ·结果与讨论第99-101页
   ·本章结论第101-102页
第七章 赛络纺复合纱线结构及其性能的研究第102-117页
   ·赛络纺复合纱线结构特点第102页
   ·拉伸力学方程第102-106页
     ·组分因素对拉伸性能的影响第102-103页
     ·结构因素对拉伸性能的影响第103-105页
     ·拉伸力学方程第105-106页
   ·实验与计算第106-113页
     ·实验方案第106-107页
     ·复合纱拉伸性能计算第107-113页
   ·结果与讨论第113-116页
     ·组分影响分析第114页
     ·结构影响分析第114-116页
   ·本章结论第116-117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19页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117-118页
   ·本文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方向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对PVA薄膜溶解性能和棉织物退浆效果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羊毛角蛋白晶须分离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