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人格概念的私法研究意义 | 第13-23页 |
(一) 人格概念的私法研究有利于冲破传统义务本位法观念 | 第15-18页 |
1. 中国传统义务本位法的形成原因 | 第15-16页 |
2. 传统义务本位法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要求对人格进行私法分析 | 第16-18页 |
(二) 人格概念的私法研究有利于培育市民社会在现代政治国家的基础地位 | 第18-21页 |
(三) 人格概念私法研究的现实意义是在立法中反映商品经济的平等 | 第21-23页 |
二、人格概念在我国的继受历史及继受困惑 | 第23-32页 |
(一) 人格概念在我国的继受历史 | 第24-28页 |
(二) 人格概念在我国的继受困惑 | 第28-32页 |
1. 公法说及其评析 | 第29-30页 |
2. 权利能力说及其评析 | 第30-32页 |
三、人格概念的本质内涵 | 第32-42页 |
(一) 人格概念的意识基础是现代市民社会中的民主精神 | 第34-35页 |
(二) 人格概念的人性基础是生物人个体的自利本性 | 第35-37页 |
(三) 我国人格概念的价值取向是树立意志自由的独立个人 | 第37-40页 |
(四) 我国人格概念的设计定位于私权平等 | 第40-42页 |
四、人格概念的科学表述及立法建议 | 第42-54页 |
(一) 人格概念的科学表述 | 第42-50页 |
1. 意思表示是人格概念中的伦理性构成 | 第43-46页 |
2. 责任能力是人格概念的社会性构成 | 第46-50页 |
(二) 人格概念的立法建议及其理由 | 第50-54页 |
1. 人格概念的立法建议 | 第50-51页 |
2. 人格概念立法的理由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