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话语中的个人写作--萧红创作论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萧红研究历程及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一) 主流话语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 个人写作的界定 | 第14-16页 |
第一章 从主流思潮到个人写作的历史流变 | 第16-27页 |
第一节 自觉趋同中的阶级视角 | 第16-19页 |
第二节 矛盾疏离下的独特思考 | 第19-23页 |
第三节 清醒反叛后的个人写作 | 第23-27页 |
第二章 个人写作的关注点——爱与批判 | 第27-50页 |
第一节 真诚悲悯中的弱者关注 | 第27-40页 |
一、历史的沉淀:女性深潜的悲鸣 | 第27-36页 |
二、固执的聚焦:时代风云中挣扎的老人和儿童 | 第36-40页 |
第二节 深层怀疑中的沉静批判 | 第40-50页 |
一、“乱坟岗”、“盟誓”的荒蛮与觉醒 | 第41-43页 |
二、“大泥坑”、“磨盘”的隐喻与象征 | 第43-46页 |
三、“行李包”、“火车”的质疑与真相 | 第46-50页 |
第三章 个人写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 第50-61页 |
第一节 对生命的敬畏 | 第50-52页 |
第二节 缺席的艺术效果 | 第52-58页 |
第三节 一以贯之的女性个人写作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