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曝气联合微生物菌剂修复黑臭河道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城市黑臭河道的成因第12-13页
    1.3 城市黑臭河道修复技术第13-20页
        1.3.1 物理法第14-16页
        1.3.2 化学法第16页
        1.3.3 生物法第16-20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3-27页
    2.1 试验对象第23页
    2.2 试验材料第23-25页
        2.2.1 试验装置第23-24页
        2.2.2 试验试剂第24-25页
    2.3 试验方法第25-27页
        2.3.1 采样方法第25页
        2.3.2 分析方法第25页
        2.3.3 研究方法第25-27页
3 微生物菌剂修复黑臭河道的试验研究第27-49页
    3.1 微生物菌剂种类以及投加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第27-40页
        3.1.1 试验方法第27-28页
        3.1.2 上覆水体水质修复效果第28-36页
        3.1.3 底泥消减效果第36-39页
        3.1.4 小结第39-40页
    3.2 混合投加微生物菌剂修复黑臭河道的试验研究第40-48页
        3.2.1 试验方法第40-41页
        3.2.2 上覆水体修复效果第41-46页
        3.2.3 底泥消减效果第46-48页
        3.2.4 小结第48页
    3.3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曝气联合微生物菌剂修复黑臭河道的试验研究第49-90页
    4.1 普通强度曝气联合微生物菌剂修复黑臭河道的试验研究第49-64页
        4.1.1 试验方法第50-51页
        4.1.2 上覆水体修复效果第51-60页
        4.1.3 底泥消减效果第60-62页
        4.1.4 小结第62-64页
    4.2 低强度曝气联合微生物菌剂修复黑臭河道的试验研究第64-79页
        4.2.1 试验方法第64-65页
        4.2.2 上覆水体修复效果第65-74页
        4.2.3 底泥消减效果第74-76页
        4.2.4 小结第76-79页
    4.3 扰动对底泥污染物迁移规律的影响第79-89页
        4.3.1 试验方法第79-80页
        4.3.2 上覆水体修复效果第80-86页
        4.3.3 底泥消减效果第86-88页
        4.3.4 小结第88-89页
    4.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5 温度对底泥污染物迁移规律以及组合技术修复效果的影响第90-112页
    5.1 温度对底泥污染物迁移规律的影响第90-100页
        5.1.1 试验设计第90-91页
        5.1.2 上覆水体污染物变化情况第91-97页
        5.1.3 底泥消减情况第97-99页
        5.1.4 小结第99-100页
    5.2 温度对组合技术修复黑臭河道效果的影响第100-111页
        5.2.1 试验设计第100-101页
        5.2.2 上覆水体修复效果第101-108页
        5.2.3 底泥消减效果第108-110页
        5.2.4 小结第110-111页
    5.3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6 结论与建议第112-114页
    6.1 结论第112-113页
    6.2 建议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YOLO的目标检测算法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新型比率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