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12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三、技术路线图 | 第15页 |
第五节 存在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5-17页 |
一、存在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农村土地冲突抗争行为及策略分类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抗争行为分类 | 第17-20页 |
一、制度内抗争行为 | 第17-18页 |
二、制度边缘抗争行为 | 第18-19页 |
三、制度外抗争行为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抗争策略分类 | 第20-23页 |
一、媒介化抗争策略 | 第20页 |
二、资源动员策略 | 第20-21页 |
三、框架化策略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抗争行为策略对抗争结果影响路径分析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样本来源及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一、样本来源 | 第23页 |
二、分析方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影响农村土地冲突抗争结果的变量选取 | 第24-29页 |
一、“关键因子”选取 | 第24-27页 |
二、结果变量的选取 | 第27页 |
三、变量赋值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构建真值表 | 第29-37页 |
一、“行动属性”真值表与分析结果 | 第30-32页 |
二、“策略属性”真值表与分析结果 | 第32-35页 |
三、抗争结果的三种影响路径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农村土地冲突典型案例分析 | 第37-41页 |
第一节 路径一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路径二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路径三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不同路径引导模式与防范对策 | 第41-45页 |
第一节 引导模式 | 第41-42页 |
一、路径一的引导 | 第41页 |
二、路径二的引导 | 第41-42页 |
三、路径三的引导 | 第42页 |
第二节 防范对策 | 第42-45页 |
一、树立全社会对法律和司法的信赖,树立司法的裁判权威 | 第42-43页 |
二、认真倾听冲突双方诉求,促进良性互动 | 第43-44页 |
三、建立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畅通表达渠道 | 第44页 |
四、重视新媒体作用,掌握传播的主导权 | 第44-4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5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