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2 课题在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4页 |
| 1.2.1 断路器的发展史 | 第12页 |
| 1.2.2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1.2.3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 1.3.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3.2 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智能断路器及其服务平台的简介 | 第17-20页 |
| 2.1 智能断路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2.2 智能断路器的技术指标 | 第18-19页 |
| 2.3 智能断路器及其服务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1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智能断路器测量算法的选取计算和相关原理分析 | 第20-31页 |
| 3.1 智能断路器测量算法的选取与电力参数的计算 | 第20-24页 |
| 3.1.1 电力参数测量算法的选取 | 第20页 |
| 3.1.2 电力参数的计算 | 第20-24页 |
| 3.2 智能断路器保护原理分析 | 第24-28页 |
| 3.2.1 三段式电流保护 | 第24-27页 |
| 3.2.2 过压保护 | 第27-28页 |
| 3.2.3 欠压保护 | 第28页 |
| 3.2.4 温度保护 | 第28页 |
| 3.3 智能断路器抗电涌技术的原理分析 | 第28-30页 |
| 3.3.1 冲击产生的原因 | 第28-29页 |
| 3.3.2 软关断、软开通动作时长 | 第29-30页 |
| 3.3.3 软关断起始动作时间的选定 | 第3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对智能断路器动作执行模块的改进仿真 | 第31-39页 |
| 4.1 IGBT在MATLAB/Simulink中的建模 | 第31-34页 |
| 4.2 仿真结果的分析比较 | 第34-38页 |
| 4.2.1 软关断电压、电流仿真结果分析 | 第34页 |
| 4.2.2 软关断与瞬时关断冲击电压、冲击电流仿真结果分析比较 | 第34-36页 |
| 4.2.3 软开通电压、电流仿真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4.2.4 软开头与瞬时开通冲击电压、电流仿真结果分析比较 | 第37-38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智能断路器及其服务平台的硬件设计 | 第39-56页 |
| 5.1 硬件电路设计标准及芯片选型要求 | 第39页 |
| 5.2 单片机最小系统 | 第39-41页 |
| 5.2.1 控制器的选择 | 第39-41页 |
| 5.2.2 单片机最小系统 | 第41页 |
| 5.3 数据采集模块 | 第41-45页 |
| 5.3.1 电压电流采集电路与继电器电路 | 第41-44页 |
| 5.3.2 电流电压调制处理电路 | 第44-45页 |
| 5.4 动作执行模块 | 第45-47页 |
| 5.5 液晶显示模块 | 第47-48页 |
| 5.6 通信模块 | 第48-50页 |
| 5.7 电源模块 | 第50-53页 |
| 5.7.1 备用电源模块 | 第50页 |
| 5.7.2 电源电路 | 第50-53页 |
| 5.8 其他模块 | 第53-55页 |
| 5.8.1 温度采集电路 | 第53页 |
| 5.8.2 USB下载电路 | 第53-54页 |
| 5.8.3 报警电路 | 第54-55页 |
| 5.9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55页 |
| 5.10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智能断路器及其服务平台的软件设计 | 第56-70页 |
| 6.1 智能断路器软件设计准则 | 第56页 |
| 6.2 Arduino开发环境 | 第56-57页 |
| 6.3 程序烧录 | 第57页 |
| 6.3.1 固件程序烧录 | 第57页 |
| 6.3.2 引导程序烧录 | 第57页 |
| 6.4 软件总体设计 | 第57-59页 |
| 6.5 电压、电流保护程序设计 | 第59-60页 |
| 6.6 温度保护程序设计 | 第60-61页 |
| 6.7 动作执行模块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 6.8 液晶显示屏程序设计 | 第62-65页 |
| 6.9 服务平台软件设计 | 第65-69页 |
| 6.9.1 WIFI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 第65-66页 |
| 6.9.2 LabVIEW程序设计方法 | 第66-67页 |
| 6.9.3 上位机程序设计 | 第67-69页 |
| 6.10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69页 |
| 6.11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七章 智能断路器及其服务平台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70-77页 |
| 7.1 电源性能测试 | 第71页 |
| 7.2 保护性能测试 | 第71-75页 |
| 7.2.1 三段式保护性能测试 | 第71-74页 |
| 7.2.2 过压、欠压保护性能测试 | 第74页 |
| 7.2.3 温度保护性能测试 | 第74-75页 |
| 7.3 屏幕性能测试 | 第75页 |
| 7.4 服务平台性能测试 | 第75-76页 |
| 7.5 误差分析 | 第76页 |
| 7.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8页 |
| 8.1 研究总结 | 第77页 |
| 8.2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附录 | 第82-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