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

南南气候合作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一、研究缘起第12-15页
        (一) 研究背景第12-14页
        (二) 研究意义第14-15页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20页
        (一)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8页
        (二) 国外文献综述第18-20页
        (三) 文献评价第20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22页
        (一) 研究思路第20-21页
        (二) 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二章 国际气候谈判与南南气候合作概况第22-38页
    一、国际气候谈判历程第22-29页
    二、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第29-30页
    三、南南气候合作的诞生第30-33页
        (一) 南南气候合作的背景第30-31页
        (二) 南南气候合作的内涵第31-32页
        (三) 中国提出南南气候合作倡议第32-33页
    四、南南气候合作下中国国际气候话语权崛起第33-38页
        (一) 20世纪90年代前: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气候话语权第34-35页
        (二) 20世纪90年代至2009年:以欧盟为主导的国际气候话语权第35-36页
        (三) 2009年后:中国的国际气候话语权逐渐提升第36-38页
第三章 南南气候合作中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态势第38-49页
    一、南南气候合作中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优势第39-44页
        (一) 南南气候合作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第39-40页
        (二) 南南气候合作外交立场坚定第40页
        (三) 南南气候气候援助与合作项目已经展开第40-44页
    二、南南气候合作中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劣势第44-45页
        (一) 初次尝试,缺乏经验第44页
        (二) 发展中国家内部分化,合作意图遭怀疑第44-45页
    三、南南气候合作中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现实挑战第45-46页
        (一) 援助方式单一,缺乏援助特色领域第45-46页
        (二) 政府主导鲜明,缺乏多样化参与者第46页
    四、南南气候合作中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提升机遇第46-49页
        (一) 气候谈判自下而上模式得到认可第47页
        (二) “一带一路”倡议为南南气候合作搭建平台第47-49页
第四章 南南气候合作中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核心思路第49-60页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南南气候合作:同呼吸,共命运第49-53页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南南气候合作源于强盛的国力第50-52页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南南气候合作关键在合作应对第52-53页
    二、大国历史担当与南南气候合作:同担当,共发展第53-57页
        (一) 中国的担当是人民的期盼第53-55页
        (二) 中国的担当是大国的责任第55-57页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南南气候合作:同奋斗,共繁荣第57-60页
        (一) “一带一路”倡议与南南气候合作共谋大局第57-58页
        (二) “一带一路”倡议与南南气候合作高度契合第58-60页
第五章 南南气候合作中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策略第60-70页
    一、南南气候合作下中国形象建构的塑造策略第61-65页
        (一) 完善南南气候合作倡议相关细节第62页
        (二) 增强国际气候变化话语权第62-63页
        (三) 气候传播要讲好中国故事第63-65页
    二、南南气候合作下中国形象建构的提升策略第65-70页
        (一) 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第65-67页
        (二)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事务第67-68页
        (三) 充分利用多边、双边机制平台第68-70页
结语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9页
    一、著作类第72-73页
    二、学位论文类第73页
    三、会议论文类第73-74页
    四、期刊论文类第74-77页
    五、网络文献类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NSS系统的电离层数据同化研究
下一篇:夏季环渤海主要河流及渤海海域无机碳分布及影响因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