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3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18页 |
1.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研究难点 | 第19页 |
1.3.4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公安思政工作实效性的相关概念 | 第20-24页 |
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20-21页 |
2.1.1 供给侧改革 | 第20页 |
2.1.2 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20-21页 |
2.2 公安改革 | 第21-22页 |
2.2.1 公安改革和公安思政工作供给侧改革 | 第21页 |
2.2.2 十八大以来公安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21-22页 |
2.3 公安思政工作实效性 | 第22-24页 |
2.3.1 思政工作 | 第22-23页 |
2.3.2 实效性和公安思政工作实效性 | 第23-24页 |
3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公安思政工作实效性研究的依据 | 第24-30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24-27页 |
3.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第24页 |
3.1.2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 | 第24-25页 |
3.1.3 制度经济学 | 第25页 |
3.1.4 古典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3.1.5 政治系统理论 | 第26-27页 |
3.2 现实依据 | 第27-30页 |
3.2.1 供给侧改革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 第27页 |
3.2.2 公安思政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 | 第27-28页 |
3.2.3 部队思政工作经验借鉴 | 第28-29页 |
3.2.4 企业思政工作方法引用 | 第29-30页 |
4 提高公安思政工作实效性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9页 |
4.1 提高公安思政工作实效性面临的问题 | 第30-36页 |
4.1.1 供给主体问题 | 第30-31页 |
4.1.2 供给内容及工作体制机制问题 | 第31-33页 |
4.1.3 供给政策问题 | 第33-35页 |
4.1.4 供给配套措施问题 | 第35-36页 |
4.2 提高公安思政工作实效性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4.2.1 内部原因 | 第36-37页 |
4.2.2 外部原因 | 第37-39页 |
5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提高公安思政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 第39-53页 |
5.1 “化产能”的优化对策 | 第39-43页 |
5.1.1 政工政策制定去简单化 | 第39-40页 |
5.1.2 政工管理去僵硬化 | 第40页 |
5.1.3 建立大数据服务平台 | 第40-43页 |
5.2 “降成本”的调整对策 | 第43-44页 |
5.2.1 放松管制,优化服务 | 第43页 |
5.2.2 增强部门之间协调性 | 第43-44页 |
5.3 “补短板”的提升对策 | 第44-46页 |
5.3.1 补人力资源短板,激发公安思政工作供给活力 | 第45页 |
5.3.2 补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公安思政工作供给实力 | 第45-46页 |
5.4 “去风险”的保障对策 | 第46-47页 |
5.4.1 增强保持稳定外部环境的工作力度 | 第46-47页 |
5.4.2 构建有效防范外部价值观念带来风险的屏障 | 第47页 |
5.5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策 | 第47-49页 |
5.5.1 加大技术要素投入 | 第47-48页 |
5.5.2 促进管理要素优化 | 第48-49页 |
5.5.3 加强服务要素开发 | 第49页 |
5.6 “创新驱动”的延伸对策 | 第49-53页 |
5.6.1 坚持政工部门为主导 | 第50页 |
5.6.2 坚持理论创新为先导 | 第50-51页 |
5.6.3 坚持制度创新为核心 | 第51页 |
5.6.4 坚持文化创新为基础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