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掘进、导巷与支护论文

陈斜岭隧道开挖模拟与支护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页
    1.2 隧道支护理论研究现状第8-10页
    1.3 隧道支护优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3-14页
    1.5 本文创新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陈斜岭隧道实际工况第16-23页
    2.1 基本情况第16页
    2.2 工程地质条件第16-18页
    2.3 设计概况第18-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陈斜岭隧道变形监测与数据分析第23-31页
    3.1 概述第23-24页
        3.1.1 监测内容和目的第23页
        3.1.2 围岩稳定性判断依据第23-24页
    3.2 监测点的布设第24-25页
    3.3 监测结果第25-28页
        3.3.1 净空收敛结果第25-26页
        3.3.2 拱顶沉降结果第26-27页
        3.3.3 地表沉降结果第27-28页
    3.4 回归分析第28-30页
    3.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基于Midas-GTS的陈斜岭隧道开挖过程数值模拟第31-45页
    4.1 Mohr-Coulomb本构理论第31-34页
    4.2 台阶法开挖模拟第34-36页
    4.3 围岩位移场分析第36-39页
    4.4 围岩应力场分析第39-40页
    4.5 锚杆支护轴力分析第40-41页
    4.6 喷混支护结构分析第41-44页
    4.7 本章小结第44-45页
5 陈斜岭隧道支护优化研究与工程应用第45-63页
    5.1 正交试验的设计第45-47页
    5.2 优化评定指标第47-49页
        5.2.1 围岩安全性指标第47-48页
        5.2.2 支护经济性指标第48页
        5.2.3 综合性指标第48-49页
    5.3 结果分析方法第49-58页
        5.3.1 极差分析第49-52页
        5.3.2 方差分析第52-58页
    5.4 工程应用与效果分析第58-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64页
    6.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叠交隧道影响研究
下一篇:不同种植模式下沉水植物在Cu、Pb污染底泥中的生理生长及富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