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基于多角度标量和偏振卫星数据的气溶胶光学参数反演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气溶胶的定义第12页
        1.1.2 气溶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12-13页
        1.1.3 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第13页
        1.1.4 气溶胶的监测手段第13-15页
    1.2 气溶胶卫星遥感现状与趋势第15-23页
        1.2.1 气溶胶卫星遥感探测载荷第15-17页
        1.2.2 气溶胶卫星遥感探测技术第17-23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第23-28页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23-26页
        1.3.2 章节安排第26-28页
第2章 相关数据源介绍第28-48页
    2.1 6SV辐射传输模式第29-38页
        2.1.1 6SV辐射传输模式简介第29页
        2.1.2 6SV辐射传输模式输入与输出参数第29-34页
        2.1.3 气溶胶模型参数第34-37页
        2.1.4 气溶胶反演查找表的建立技术流程第37-38页
    2.2 POLDER数据介绍及处理方法第38-44页
        2.2.1 POLDER传感器及数据产品第38-40页
        2.2.2 POLDERLevel-1数据格式第40-43页
        2.2.3 POLDER数据读取方法第43-44页
    2.3 AERONET地基观测数据第44-47页
        2.3.1 AERONET简介第44-45页
        2.3.2 AERONET相关数据产品第45-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基于经验正交函数的气溶胶总光学厚度反演方法第48-63页
    3.1 传统反演原理第48-51页
        3.1.1 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第48-50页
        3.1.2 传统地表反射估算方法第50-51页
    3.2 经验正交函数估算地表反射贡献第51-58页
        3.2.1 经验正交函数简介第52-54页
        3.2.2 经验正交函数估算地表反射贡献原理第54-57页
        3.2.3 经验正交函数在POLDER平台的应用策略第57-58页
    3.3 反演技术流程第58-62页
        3.3.1 相关数据准备第58-60页
        3.3.2 反演技术实现第60-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基于改进评价函数的气溶胶细粒子光学厚度反演方法第63-80页
    4.1 气溶胶细粒子光学厚度反演原理第63-69页
        4.1.1 偏振反演的理论分析第63-66页
        4.1.2 偏振反演的散射角范围选取第66-68页
        4.1.3 地表偏振反射率的估算方法第68-69页
    4.2 改进的气溶胶反演评价函数方案第69-75页
        4.2.1 原有评价函数存在的问题第69-72页
        4.2.2 官方气溶胶细粒子模型敏感性分析第72-74页
        4.2.3 评价函数改进方案第74-75页
    4.3 反演技术流程第75-78页
        4.3.1 相关数据准备第75-77页
        4.3.2 反演技术实现第77-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反演结果与验证第80-104页
    5.1 结果评价指标第80-81页
    5.2 气溶胶光学参数反演结果案例第81-88页
        5.2.1 华北灰霾案例第81-82页
        5.2.2 华北沙尘案例第82-83页
        5.2.3 晴空案例第83-88页
    5.3 气溶胶光学参数反演结果验证第88-98页
        5.3.1 AERONET北京站验证结果第89页
        5.3.2 AERONET香河站验证结果第89-90页
        5.3.3 AERONET香港理工大学站验证结果第90-91页
        5.3.4 AERONET太湖站验证结果第91-96页
        5.3.5 总体结果分析第96-98页
    5.4 与现有卫星产品的比较第98-102页
        5.4.1 与LOA官方气溶胶细粒子光学厚度产品的比较第98-101页
        5.4.2 与MODIS气溶胶细粒子比产品的比较第101-102页
    5.5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6章 中国区域气溶胶光学参数时空分布特征第104-138页
    6.1 时空分布数据结果来源——气溶胶光学参数反演系统第104-107页
        6.1.1 系统架构第104-105页
        6.1.2 处理流程第105-106页
        6.1.3 系统界面第106-107页
    6.2 中国气溶胶光学参数2013年均分布特征及与MODIS产品的交叉对比第107-117页
        6.2.1 气溶胶总光学厚度2013年均分布特征与交叉对比第107-108页
        6.2.2 气溶胶细粒子光学厚度2013年均分布特征与交叉对比第108页
        6.2.3 气溶胶细粒子比2013年均分布特征与交叉对比第108-117页
    6.3 中国气溶胶光学参数季均分布特征第117-124页
        6.3.1 气溶胶总光学厚度2012-2013季均分布特征第117-118页
        6.3.2 气溶胶细粒子光学厚度2012-2013季均分布特征第118-119页
        6.3.3 气溶胶细粒子比2012-2013季均分布特征第119-124页
    6.4 中国典型区域气溶胶光学参数时空分布特征第124-137页
        6.4.1 气溶胶光学参数年均分布特征第124-132页
        6.4.2 气溶胶光学参数季均分布特征第132-137页
    6.5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38-142页
    7.1 总结第138-139页
    7.2 创新点第139-140页
    7.3 问题与展望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2页
附录 卫星传感器英文缩写对照表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15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8-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文本分析和基于主成分分析构建的投资者情绪有效性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