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抗生素概述 | 第8-9页 |
1.2 磺胺甲恶唑抗生素概述 | 第9-17页 |
1.2.1 磺胺甲恶唑的性质 | 第9-10页 |
1.2.2 磺胺甲恶唑的危害与危害 | 第10页 |
1.2.3 磺胺类抗生素处理方法进展 | 第10-12页 |
1.2.4 高级氧化法对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 | 第12-17页 |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3.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4 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2.1 主要化学药品、试剂及仪器 | 第20-22页 |
2.1.1 化学药品 | 第20页 |
2.1.2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0-21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1 金属离子的选择 | 第22页 |
2.2.2 载体的选择 | 第22页 |
2.2.3 负载型催化剂制备过程 | 第22-23页 |
2.3 模拟废水的配制 | 第23页 |
2.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3页 |
2.5 分析方法 | 第23-28页 |
3 UV-H_2O_2氧化法降解SMX | 第28-44页 |
3.1 UV-H_2O_2氧化法降解SMX的条件优化 | 第28-32页 |
3.1.1 H_2O_2浓度对SMX降解的影响 | 第28-31页 |
3.1.2 SMX初始浓度对SMX降解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 表观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41页 |
3.2.1 不同初始H_2O_2浓度体系反应 | 第33-37页 |
3.2.2 不同初始SMX浓度体系反应 | 第37-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4 UV-非均相Fenton降解SMX | 第44-68页 |
4.1 UV-沸石负载单金属非均相Fenton降解SMX | 第44-48页 |
4.1.1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44-47页 |
4.1.2 与UV-H_2O_2法的比较 | 第47-48页 |
4.2 UVC-沸石负载双金属非均相Fenton降解SMX | 第48-65页 |
4.2.1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与影响因素的评价 | 第49-54页 |
4.2.2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与表征 | 第54-58页 |
4.2.3 降解条件优化 | 第58-61页 |
4.2.4 降解途径分析 | 第61-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5.2 建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4页 |
附录 | 第84-86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4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