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的研究 | 第11-13页 |
| 1.2.2 特高压直流线路雷电暂态识别的研究 | 第13-14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 第2章 直流特高压系统仿真模型及继电保护方案 | 第15-20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特高压直流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5-19页 |
| 2.2.1 输电线路模型 | 第15页 |
| 2.2.2 雷电流模型 | 第15-18页 |
| 2.2.3 绝缘子闪络模型 | 第18-19页 |
| 2.3 直流特高压线路继电保护方案 | 第1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基于信号复杂度衰减和能谱分布特征的雷电暂态信号识别方案 | 第20-35页 |
| 3.1 引言 | 第20页 |
| 3.2 小波变换奇异熵介绍 | 第20-21页 |
| 3.3 雷电机理分析 | 第21-22页 |
| 3.3.1 雷电绕击 | 第21页 |
| 3.3.2 雷电反击 | 第21-22页 |
| 3.4 雷电故障暂态特性分析 | 第22-29页 |
| 3.4.1 信号复杂度分析 | 第22-27页 |
| 3.4.2 信号能谱分布特征分析 | 第27-29页 |
| 3.5 雷电暂态信号识别方案 | 第29-31页 |
| 3.6 仿真验证 | 第31-34页 |
| 3.6.1 绕击故障仿真 | 第31-32页 |
| 3.6.2 反击故障仿真 | 第32页 |
| 3.6.3 普通接地故障仿真 | 第32-33页 |
| 3.6.4 绕击未故障仿真 | 第33页 |
| 3.6.5 反击未故障仿真 | 第33-34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突变量方向保护方案 | 第35-54页 |
| 4.1 引言 | 第35页 |
| 4.2 Hilbert-Huang变换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 4.2.1 经验模态分解 | 第35-36页 |
| 4.2.2 Hilbert变换 | 第36页 |
| 4.3 电压电流突变量方向特征分析 | 第36-41页 |
| 4.3.1 直流线路正常运行 | 第36-37页 |
| 4.3.2 直流线路区内故障 | 第37-38页 |
| 4.3.3 直流线路区外故障 | 第38-41页 |
| 4.4 基于突变量方向的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方案 | 第41-44页 |
| 4.4.1 区内外故障识别 | 第41-43页 |
| 4.4.2 故障极识别 | 第43-44页 |
| 4.4.3 基于突变量方向的纵联保护方案 | 第44页 |
| 4.5 仿真验证 | 第44-53页 |
| 4.5.1 线路区内故障仿真 | 第45-48页 |
| 4.5.2 线路区外故障仿真 | 第48-53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9-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