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变工况模型及性能优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燃气发电经济性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联合循环机组变工况及平准化发电成本模型 | 第16-24页 |
2.1 基准机组概况 | 第16-18页 |
2.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变工况模型 | 第18-22页 |
2.2.1 顶循环变工况模型 | 第18-21页 |
2.2.2 底循环变工况模型 | 第21-22页 |
2.3 平准化发电成本LCOE模型 | 第22-24页 |
2.3.1 LCOE模型 | 第22页 |
2.3.2 电厂经济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 第22-24页 |
第3章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变背压改造性能研究 | 第24-38页 |
3.1 前言 | 第24页 |
3.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变背压改造 | 第24-26页 |
3.2.1 变背压改造方案的系统流程 | 第24-25页 |
3.2.2 变背压改造方案的系统特点及优势 | 第25-26页 |
3.3 变背压改造系统模型及运行策略 | 第26-28页 |
3.3.1 改造系统引风机的建模 | 第26-27页 |
3.3.2 运行策略 | 第27-28页 |
3.4 主要假设与设计参数 | 第28-29页 |
3.5 顶循环全工况热力特性分析 | 第29-34页 |
3.5.1 压气机运行特性曲线 | 第29页 |
3.5.2 燃气轮机透平运行特性 | 第29-31页 |
3.5.3 顶循环运行性能 | 第31-34页 |
3.6 底循环全工况热力特性分析 | 第34-36页 |
3.7 联合循环全工况热力特性分析 | 第3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变背压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 第38-51页 |
4.1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的LCOE模型 | 第38-40页 |
4.1.1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的初始投资成本 | 第38-39页 |
4.1.2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的燃料成本 | 第39页 |
4.1.3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的固定成本 | 第39-40页 |
4.1.4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的环保效益 | 第40页 |
4.1.5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的发电量 | 第40页 |
4.2 变背压改造机组与常规机组经济性分析 | 第40-45页 |
4.2.1 主要设计参数及基本假设 | 第40-41页 |
4.2.2 变背压改造机组及常规机组的初始投资成本测算 | 第41-42页 |
4.2.3 变背压改造机组及常规机组的燃料成本测算 | 第42-43页 |
4.2.4 变背压改造机组及常规机组的固定成本测算 | 第43页 |
4.2.5 变背压改造机组及常规机组的环保效益测算 | 第43-44页 |
4.2.6 变背压改造机组及常规机组的年发电量测算 | 第44-45页 |
4.2.7 变背压改造机组与常规机组的LCOE结果分析 | 第45页 |
4.3 各因素对变背压机组和常规联合循环机组LCOE的影响 | 第45-49页 |
4.3.1 折现率的影响 | 第46页 |
4.3.2 天然气价格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3 碳交易价格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4 年运行小时数的影响 | 第48页 |
4.3.5 负荷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51-52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