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4页 |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8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 (一)有关“义兵”的研究 | 第8-9页 |
| (二)“义兵”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 第9-10页 |
| (三)“义兵”兴起的背景 | 第10页 |
| (四)有关“义兵”人物 | 第10-13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 (一)创新 | 第13页 |
| (二)不足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察罕帖木儿“义兵”兴起的背景 | 第14-19页 |
| 一、元末农民起义冲击元朝统治 | 第14-15页 |
| 二、官军腐化导致作战不力 | 第15-16页 |
| 三、士大夫组建“义兵”自保 | 第16-17页 |
| 四、色目人的自救行动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察罕帖木儿“义兵”发展壮大的原因 | 第19-28页 |
| 一、元廷的扶持和重用 | 第19-21页 |
| 二、军纪严明 | 第21-22页 |
| 三、统帅个人能力出众 | 第22-24页 |
| 四、发展策略选择得当 | 第24-28页 |
| (一)极力网罗人才 | 第24页 |
| (二)避免两线作战 | 第24-26页 |
| (三)避战保存实力 | 第26页 |
| (四)招抚和收编散兵游勇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察罕帖木儿“义兵”对元朝统治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 第28-42页 |
| 一、积极面 | 第28-36页 |
| (一)战绩辉煌 | 第28-31页 |
| (二)维护元朝统治 | 第31-33页 |
| (三)“大元”延续国祚的重要依靠力量 | 第33-35页 |
| (四)忠于北元朝廷 | 第35-36页 |
| 二、消极面 | 第36-42页 |
| (一)统帅飞扬跋扈 | 第37-38页 |
| (二)参与军阀混战 | 第38-39页 |
| (三)卷入元廷内争 | 第39-40页 |
| (四)勤王不力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