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新西兰Christchurch地震液化流滑桥梁桩基破坏回顾 | 第13-19页 |
1.3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及现状 | 第19-23页 |
1.3.1 可液化场地桩基破坏机制的特点 | 第19-21页 |
1.3.2 可液化场地桩基抗震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 第21-23页 |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4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可液化倾斜场地桥梁桩—土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 | 第27-57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工程背景 | 第27-30页 |
2.3 振动台试验方案 | 第30-39页 |
2.3.1 试验的目的及内容 | 第30页 |
2.3.2 试验设备 | 第30-31页 |
2.3.3 相似比设计 | 第31-33页 |
2.3.4 模型土的制备 | 第33-35页 |
2.3.5 模型结构的制作 | 第35-36页 |
2.3.6 传感器的选用与布置 | 第36-38页 |
2.3.7 加载工况 | 第38-39页 |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55页 |
2.4.1 试验宏观现象 | 第39-42页 |
2.4.2 地基土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 | 第42-46页 |
2.4.3 地基土加速度反应规律 | 第46-47页 |
2.4.4 结构动土压力反应 | 第47-52页 |
2.4.5 结构应变反应 | 第52-55页 |
2.4.6 破坏机理分析 | 第5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液化场地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57-69页 |
3.1 引言 | 第57页 |
3.2 流体基本方程 | 第57-59页 |
3.3 固体基本方程 | 第59-60页 |
3.4 边界条件 | 第60-61页 |
3.5 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3.6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2-68页 |
3.6.1 流体力学有限元基本方程 | 第62-64页 |
3.6.2 固体有限元方程 | 第64-66页 |
3.6.3 流固耦合有限元方程 | 第66-6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可液化倾斜场地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 | 第69-93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可液化倾斜场地端承单桩振动台试验模拟 | 第69-81页 |
4.2.1 振动台试验概况 | 第69-70页 |
4.2.2 模型建立 | 第70-72页 |
4.2.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2-75页 |
4.2.4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75-81页 |
4.3 可液化倾斜场地桥梁桩振动台试验模拟 | 第81-91页 |
4.3.1 振动台试验概况 | 第81页 |
4.3.2 模型建立 | 第81-86页 |
4.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86-88页 |
4.3.4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88-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93-94页 |
5.2 待研究问题及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