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豆产销状况分析与预测预警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市场供求关系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大豆产销状况研究 | 第12页 |
1.2.3 综合预测预警研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2-14页 |
2 国际国内市场大豆供求状况 | 第14-19页 |
2.1 国际市场大豆供求状况 | 第14-15页 |
2.2 国内市场大豆供给状况 | 第15-16页 |
2.3 国内市场大豆需求状况 | 第16-18页 |
2.3.1 国内大豆压榨需求 | 第17页 |
2.3.2 国内大豆食用需求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黑龙江大豆产销状况分析 | 第19-26页 |
3.1 黑龙江大豆生产状况 | 第19页 |
3.2 黑龙江大豆销售状况 | 第19-22页 |
3.2.1 黑龙江大豆收购状况 | 第20-21页 |
3.2.2 黑龙江大豆网上销售状况 | 第21-22页 |
3.2.3 黑龙江大豆出口状况 | 第22页 |
3.3 黑龙江大豆生产收益状况 | 第22-25页 |
3.3.1 黑龙江大豆生产成本 | 第22-23页 |
3.3.2 黑龙江大豆平均出售价格 | 第23页 |
3.3.3 黑龙江大豆生产补贴 | 第23页 |
3.3.4 黑龙江大豆生产收益 | 第23-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4 黑龙江大豆产销状况预测 | 第26-33页 |
4.1 国内大豆消费量预测 | 第26-27页 |
4.2 黑龙江大豆产量预测 | 第27-28页 |
4.3 黑龙江大豆销售状况预测 | 第28-29页 |
4.4 黑龙江大豆生产收益状况预测 | 第29-32页 |
4.4.1 现金成本预测 | 第29-30页 |
4.4.2 出售价格预测 | 第30-31页 |
4.4.3 现金收益预测 | 第31-3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5 黑龙江大豆产销状况综合预警 | 第33-47页 |
5.1 预警指标体系设置 | 第33-36页 |
5.1.1 警情指标构建 | 第33-34页 |
5.1.2 警源指标分析 | 第34页 |
5.1.3 警兆指标构建 | 第34-36页 |
5.2 警情指标警度确定 | 第36-38页 |
5.2.1 警度确定方法 | 第36-37页 |
5.2.2 警情指标得分 | 第37-38页 |
5.2.4 警情划分结果 | 第38页 |
5.3 警兆指标先导强度和先导长度 | 第38-40页 |
5.3.1 基准循环确定 | 第39页 |
5.3.2 时差相关分析 | 第39页 |
5.3.3 先导强度和先导长度 | 第39-40页 |
5.4 警兆指标警限确定 | 第40-42页 |
5.4.1 警兆指标警限计算 | 第41页 |
5.4.2 预警有效性检验 | 第41-42页 |
5.5 监控预警分析 | 第42-46页 |
5.5.1 单指标分析预警 | 第43页 |
5.5.2 多指标综合预警 | 第43-44页 |
5.5.3 扩散指数预警 | 第44-4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6 预警平台设计 | 第47-55页 |
6.1 平台需求 | 第47-48页 |
6.2 平台体系构架设计 | 第48-49页 |
6.2.1 网络结构设计 | 第48-49页 |
6.2.2 逻辑结构设计 | 第49页 |
6.3 平台功能设计 | 第49-50页 |
6.4 数据库设计与平台界面开发 | 第50-54页 |
6.4.1 数据库设计 | 第50-52页 |
6.4.2 平台界面开发 | 第52-5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5-56页 |
7.1 结论 | 第55页 |
7.2 建议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