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23页 |
1.1 植物性别决定机制 | 第11-14页 |
1.1.1 植物性染色体决定机制 | 第11页 |
1.1.2 植物性别决定基因 | 第11-13页 |
1.1.3 植物激素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 植物激素乙烯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2.1 乙烯的生物合成 | 第14-15页 |
1.2.2 乙烯的信号传导途径 | 第15-17页 |
1.2.3 ACC氧化酶基因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4 ACC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研究 | 第18页 |
1.2.5 植物转录因子 | 第18-19页 |
1.2.6 AP2转录因子 | 第19页 |
1.3 南瓜性别分化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4 转录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1 转录组技术概述 | 第20-21页 |
1.4.2 转录组测序在性别分化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5 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2.1 转录组数据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验证 | 第23-28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3页 |
2.1.2 RNA测序文库的构建 | 第23页 |
2.1.3 RNA-Seq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 第23-24页 |
2.1.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第24-25页 |
2.1.5 RNA-Seq样品间相关性分析 | 第25页 |
2.1.6 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25-26页 |
2.1.7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 | 第26页 |
2.1.8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分析 | 第26页 |
2.1.9 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26-28页 |
2.2 差异基因ACO的表达分析 | 第28-30页 |
2.2.1 植物材料 | 第28-29页 |
2.2.2 方法 | 第29-30页 |
2.3 差异基因AP2的表达分析 | 第30-32页 |
2.3.1 植物材料 | 第30-31页 |
2.3.2 方法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65页 |
3.1 转录组数据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32-46页 |
3.1.1 样本RNA检测结果 | 第32页 |
3.1.2 测序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 | 第32-33页 |
3.1.3 基因表达水平和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3.1.4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34-35页 |
3.1.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注释 | 第35-36页 |
3.1.6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分析 | 第36-39页 |
3.1.7 性别分化相关差异基因的筛选 | 第39-42页 |
3.1.8 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42-46页 |
3.2 差异基因ACO的表达分析 | 第46-54页 |
3.2.1 CmACO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的研究 | 第46-47页 |
3.2.2 CmACO1基因在花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的研究 | 第47-48页 |
3.2.3 CmACO1基因在花不同部位表达模式的研究 | 第48-49页 |
3.2.4 在激素处理下CmACO1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9-50页 |
3.2.5 CmACO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50-54页 |
3.3 差异基因AP2的表达分析 | 第54-65页 |
3.3.1 CmAP2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的研究 | 第54-55页 |
3.3.2 CmAP2基因在花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的研究 | 第55-56页 |
3.3.3 CmAP2基因在花不同部位表达模式的研究 | 第56-57页 |
3.3.4 激素处理下CmAP2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7-58页 |
3.3.5 CmAP2基因在授粉后不同时期胚珠中的表达模式 | 第58-59页 |
3.3.6 不同激素对未受粉体外胚的影响 | 第59-60页 |
3.3.7 CmAP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60-65页 |
4 讨论 | 第65-68页 |
4.1 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及验证 | 第65-66页 |
4.2 CmACO基因的功能初步分析 | 第66页 |
4.3 CmAP2基因的功能初步分析 | 第66-68页 |
5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