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的道德基础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2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守法以道德为基础的依据 | 第13-19页 |
2.1 守法以道德为基础的历史依据 | 第13-16页 |
2.1.1 中世纪时期 | 第13-14页 |
2.1.2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 第14-15页 |
2.1.3 新时期 | 第15-16页 |
2.2 守法以道德为基础的学理依据 | 第16-19页 |
2.2.1 价值上的联系 | 第16-17页 |
2.2.2 形式上的联系 | 第17-19页 |
第3章 守法理由的道德内涵 | 第19-25页 |
3.1 价值视角的守法道德——承诺论 | 第19-21页 |
3.1.1 承诺论的基本观点 | 第19-20页 |
3.1.2 承诺论的局限 | 第20-21页 |
3.2 政治视角的守法道德——公平论 | 第21-22页 |
3.2.1 公平论的基本观点 | 第21-22页 |
3.2.2 公平论的局限 | 第22页 |
3.3 经济视角的守法道德——功利论 | 第22-24页 |
3.3.1 功利论的基本观点 | 第22-23页 |
3.3.2 功利论的局限 | 第23-24页 |
3.4 判断良法的标准 | 第24-25页 |
第4章 公民抗法的道德权利 | 第25-32页 |
4.1 公民不服从的基本内涵 | 第25-28页 |
4.1.1 公民不服从的概念 | 第25-27页 |
4.1.2 公民不服从的基本特征 | 第27-28页 |
4.2 公民不服从的道德逻辑 | 第28-30页 |
4.2.1 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 | 第28-29页 |
4.2.2 公民不服从的条件 | 第29-30页 |
4.3 公民不服从理论对我国的实践意义 | 第30-32页 |
第5章 我国公民守法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 | 第32-38页 |
5.1 法律层面的实践路径 | 第32-35页 |
5.1.1 道德法律化 | 第32-33页 |
5.1.2 法律道德化 | 第33-35页 |
5.2 公民层面的实践路径 | 第35-38页 |
5.2.1 加强公民法治教育 | 第35-36页 |
5.2.2 建立守法激励机制 | 第36-3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