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大气评价论文

西宁市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前言第8-10页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创新之处第13-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数据来源和方法第15-44页
    2.1 实验方法和原理第15-16页
        2.1.1 SO_2监测仪的工作原理第15页
        2.1.2 NO_x监测仪的工作原理第15页
        2.1.3 O_3监测仪的工作原理第15-16页
        2.1.4 CO监测仪的工作原理第16页
        2.1.5 可吸入颗粒物(PM_(10))自动监测仪第16页
    2.2 数据来源和数据描述第16-35页
    2.3 数据处理方法第35-44页
        2.3.1 主成分分析第35-37页
        2.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37-38页
        2.3.3 因子分析第38-40页
        2.3.4 聚类分析第40-42页
        2.3.5 加权欧氏距离综合评价第42-44页
第三章 西宁市空气质量的AQI与AQI’第44-54页
    3.1 日变化第47-49页
        3.1.1 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分析第47-48页
        3.1.2 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日变化分析第48-49页
    3.2 周变化第49-51页
        3.2.1 空气污染物浓度周变化分析第49-50页
        3.2.2 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周变化分析第50-51页
    3.3 月变化第51-53页
        3.3.1 空气污染物浓度月变化分析第51-52页
        3.3.2 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月变化分析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模第54-64页
    4.1 监测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第54-56页
        4.1.1 将原始数据标准化第54-55页
        4.1.2 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第55页
        4.1.3 求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λ和相应的特征向量a值第55-56页
        4.1.4 结果分析第56页
    4.2 监测指标的因子分析第56-60页
        4.2.1 数据检验第57页
        4.2.2 提取主成分第57-58页
        4.2.3 主因子的权重计算第58-59页
        4.2.4 结果分析第59-60页
    4.3 监测指标的聚类分析第60-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AQI'与监测指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64-69页
    5.1 AQI’与监测指标浓度值间的关系散点图分析第64-65页
    5.2 AQI’与监测指标浓度值间的回归分析模型第65页
    5.3 AQI’与监测指标浓度值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第65页
    5.4 模型求解与分析第65-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总结第69-71页
    6.1 结论第69-70页
        6.1.1 监测指标浓度变化规律及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第69页
        6.1.2 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监测指标浓度-空气质量指数模型第69-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6.2.1 意见建议第70页
        6.2.2 不足之处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历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t/SiO2@TiO2(ZrO2)催化剂上氢气选择性还原NOx的研究
下一篇:高效吸附碘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和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