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镍催化的非活化三级烷基卤代烃与芳香卤代烃的还原偶联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40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金属催化偶联的重要性第12-14页
    1.3 传统金属催化方法构建芳基化的季碳中心第14-27页
        1.3.1 过渡金属催化的三级有机亲电试剂与芳香亲核试剂偶联构建芳基化季碳中心第14-21页
        1.3.2 三级亲核试剂与芳香亲电试剂的偶联构建芳基化的季碳中心第21-27页
    1.4 还原偶联构建C-C键第27-33页
        1.4.1 还原偶联构建sp~3-sp~3键第28-29页
        1.4.2 还原偶联构建sp~3-sp~2第29-30页
        1.4.3 还原偶联构建季碳中心第30-33页
    1.5 新型的三级烷基自由基引发报道第33-35页
        1.5.1 三级烷基酸产生自由基第33-34页
        1.5.2 C-O键断裂引发自由基第34-35页
    1.6 其他方法构建季碳中心第35-36页
    References第36-40页
第二章 镍催化的非活化三级烷基卤代烃与芳香溴的还原偶联第40-103页
    2.1 课题来源第40-41页
    2.2 实验过程与讨论第41-64页
        2.2.1 底物的选择第41页
        2.2.2 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底物的拓展第41-64页
    2.3 研究小结第64页
    2.4 实验操作与数据第64-67页
        2.4.1 药品和试剂.第64-65页
        2.4.2 测试手段以及分离方法第65页
        2.4.3 三级烷基卤代烃的制备第65-66页
        2.4.4 三级烷基卤代烃与芳香卤代烃的偶联反应第66-67页
    References第67-68页
    2.5 部分化合物数据与谱图第68-103页
第三章 镍催化的非活化三级烷基卤代烃与供电子基团取代的芳香碘的还原偶联第103-186页
    3.1 课题设想与来源第103页
    3.2 研究内容与结果讨论第103-122页
        3.2.1 反应设计以及条件优化第103-112页
        3.2.2 底物的拓展与讨论第112-122页
        3.2.3 不足之处的讨论第122页
    3.3 实验总结第122-123页
    3.4 实验过程以及数据第123-126页
        3.4.1 试剂来源与测试方法第123页
        3.4.2 三级烷基卤代烃的制备第123-125页
        3.4.3 三级烷基卤代烃与芳香卤代烃的还原偶联实验操作第125-126页
    References第126-127页
    3.5 实验数据和谱图第127-186页
第四章 三级卤代烃与芳香卤代烃偶联反应机理的探索第186-207页
    4.1 课题设计背景第186页
    4.2 实验过程第186-194页
        4.2.1 DMAP作为配体参与反应的验证第186-187页
        4.2.2 氯化镁在体系中作用的探索第187-194页
    4.3 三级烷基氯,溴,碘与芳香卤代烃偶联活性的对比第194-195页
    4.4 化学动力学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第195-200页
        4.4.1 三级烷基溴与芳香溴偶联的速率曲线第195-197页
        4.4.2 三级烷基溴与芳香碘偶联的速率曲线第197-200页
    4.5 氘代实验确立三级烷基自由基的参与反应第200-201页
    4.6 反应机理的提出第201-203页
    4.7 部分化合物的核磁谱图数据第203-207页
总结第207-208页
致谢第208-209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209-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规模效应与创新效应视角
下一篇: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负债的影响及后果:基于《物权法》自然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