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1.1 他克莫司的概述 | 第8-12页 |
1.1.1 他克莫司在临床上的应用 | 第8-9页 |
1.1.2 他克莫司的生物合成 | 第9-10页 |
1.1.3 提高他克莫司产量的策略 | 第10-12页 |
1.2 链霉菌中的SARP家族调控因子与调控机制 | 第12-19页 |
1.2.1 SARP家族调控因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12-13页 |
1.2.2 SARP家族调控因子的作用机理 | 第13-14页 |
1.2.3 金字塔形的级联控制 | 第14-16页 |
1.2.4 多效性调控因子发挥多种作用 | 第16-18页 |
1.2.5 全局性调控因子相互作用网络 | 第18-19页 |
1.3 他克莫司生产菌株中调控因子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第2章 调控因子BulZ的调控作用 | 第22-38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3-27页 |
2.2.1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23-25页 |
2.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2.2.3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 | 第26-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2.3.1 筑波链霉菌的培养 | 第27页 |
2.3.2 大肠杆菌的培养 | 第27页 |
2.3.3 筑波链霉菌基因组的提取 | 第27-28页 |
2.3.4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8-30页 |
2.3.5 基因敲除、回补和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0页 |
2.3.6 筑波链霉菌的接合转移 | 第30-31页 |
2.3.7 他克莫司的提取与检测 | 第31页 |
2.3.8 生物量的检测 | 第31页 |
2.3.9 扫描电镜 | 第3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2.4.1 BulZ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邻近基因的功能 | 第31-34页 |
2.4.2 BulZ正调控他克莫司的合成 | 第34-35页 |
2.4.3 BulZ不影响菌体的生长 | 第35-36页 |
2.4.4 BulZ正调控孢子分化 | 第36-37页 |
2.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调控因子BulZ的调控机制 | 第38-60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8-43页 |
3.2.1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38-41页 |
3.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1-43页 |
3.2.3 主要溶液 | 第4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3-48页 |
3.3.1 qRT-PCR | 第43-45页 |
3.3.2 β-D-葡糖苷酸酶报告体系的构建和活力测定 | 第45页 |
3.3.3 调控因子BulZ的表达与纯化 | 第45-46页 |
3.3.4 SDS-PAGE电泳 | 第46-47页 |
3.3.5 凝胶阻滞电泳(EMSAs) | 第47-4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3.4.1 转录水平分析BulZ调控他克莫司的合成 | 第48-50页 |
3.4.2 BulZ直接调控自身和bulS2 的转录 | 第50-52页 |
3.4.3 BulZ特异性结合区域序列的分析 | 第52-54页 |
3.4.4 SARP家族调控因子结合位点的保守序列 | 第54-56页 |
3.4.5 利用保守位点寻找BulZ的新靶点 | 第56-58页 |
3.5 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靶基因对他克莫司合成的作用以及高产菌株的构建 | 第60-70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60-64页 |
4.2.1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60-62页 |
4.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62-63页 |
4.2.3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 | 第63-6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5-69页 |
4.4.1 靶基因bulS2 对他克莫司合成的作用 | 第65-66页 |
4.4.2 靶基因STSU_RS22595 对他克莫司合成的作用 | 第66页 |
4.4.3 高产菌株的构建策略 | 第66-69页 |
4.5 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0页 |
5.2 创新点 | 第70-71页 |
5.3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