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饶阳凹陷马西断裂带构造特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6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走滑构造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马西断裂带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物理模拟实验的应用第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1 构造特征研究第12页
        1.3.2 构造演化研究第12页
        1.3.3 断裂带成因机制研究第12-13页
        1.3.4 构造活动对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第13页
    1.4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第13-14页
    1.5 主要成果第14-16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6-21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6页
    2.2 沉积特征第16-19页
    2.3 构造背景第19-21页
        2.3.1 前古近纪构造发育期第19页
        2.3.2 新生代构造发育期第19页
        2.3.3 新近纪第19-21页
第三章 构造特征第21-30页
    3.1 断裂特征第21-23页
        3.1.1 断层的平面样式第21-22页
        3.1.2 断层的剖面样式第22-23页
    3.2 构造单元第23-26页
        3.2.1 南马庄潜山披覆构造带第24页
        3.2.2 薛庄—八里庄构造带第24-25页
        3.2.3 马西洼槽第25-26页
    3.3 构造样式第26-30页
        3.3.1 伸展构造样式第26-28页
        3.3.2 走滑构造样式第28-30页
第四章 构造演化第30-57页
    4.1 构造演化剖面分析第30-41页
        4.1.1 构造演化剖面编制的原则第30页
        4.1.2 构造演化剖面编制的过程第30-31页
        4.1.3 典型剖面分析第31-41页
    4.2 断层生长指数分析第41-43页
        4.2.1 不同时期伸展活动强度差异第41-42页
        4.2.2 不同位置伸展活动强度差异第42-43页
    4.3 断层生长指数分析第43-48页
        4.3.1 断层生长指数的含义第43页
        4.3.2 断层生长指数分析第43-47页
        4.3.3 断层生长指数评价第47-48页
    4.4 断层落差分析第48-54页
        4.4.1 断层落差的含义第48-49页
        4.4.2 断层落差分析第49-53页
        4.4.3 断层落差评价第53-54页
    4.5 走滑位移量分析第54-55页
    4.6 构造演化阶段划分第55-57页
        4.6.1 主断层较强活动阶段(孔店-沙四期)第55页
        4.6.2 东部次级断层主要形成阶段(沙三期)第55页
        4.6.3 西部次级断层主要形成阶段(沙二期)第55页
        4.6.4 断层强烈持续活动阶段(沙一-东营期)第55-56页
        4.6.5 断层活动强度整体减弱阶段(新近纪-第四纪)第56-57页
第五章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第57-66页
    5.1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原理与步骤第57页
        5.1.1 实验原理第57页
        5.1.2 实验步骤第57页
    5.2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仪器及模型设计第57-60页
        5.2.1 实验仪器第57-58页
        5.2.2 实验材料第58-59页
        5.2.3 模型设计第59-60页
    5.3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第60-63页
        5.3.1 平面实验结果分析第60-62页
        5.3.2 剖面实验结果分析第62-63页
    5.4 断裂带成因机制分析第63-66页
第六章 构造对成藏的控制第66-74页
    6.1 走滑断层对输导体系的影响第66-68页
        6.1.1 断裂输导体系第67页
        6.1.2 骨架砂体输导体系第67-68页
    6.2 断裂活动对构造圈闭的影响第68-69页
    6.3 断层活动对油气运移的影响第69-70页
    6.4 油气成藏模式第70-71页
    6.5 有利勘探区第71-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上退役石油平台拆除作业评估技术研究
下一篇:天然气管道系统离心压缩机出口压力优化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