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水平井注采一体化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注采一体化抽油体系设计 | 第16-43页 |
| 2.1 注采一体化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18页 |
| 2.1.1 设计思路 | 第16页 |
| 2.1.2 技术方案 | 第16-18页 |
| 2.2 泵内柔性连接技术研究 | 第18-21页 |
| 2.2.1 泵筒开式悬挂结构设计研究 | 第18-20页 |
| 2.2.2 柱塞分级柔性连接结构设计及材料优选 | 第20-21页 |
| 2.3 柔性连接注采一体化水平泵研制 | 第21-31页 |
| 2.3.1 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2.3.2 闭式串联液力反馈技术研究 | 第22-24页 |
| 2.3.3 防垢注采通道优化 | 第24-25页 |
| 2.3.4 主动复位阀体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 2.3.5 抽油泵设计计算 | 第26-31页 |
| 2.4 举升工艺优化设计 | 第31-36页 |
| 2.4.1 供排协调优化设计 | 第31-32页 |
| 2.4.2 生产参数的优化设计 | 第32-33页 |
| 2.4.3 水平注采泵抽杆柱力学模型研究 | 第33-36页 |
| 2.5 杆柱悬挂保护装置配套技术研究 | 第36-39页 |
| 2.5.1 总体方案及结构设计 | 第36-38页 |
| 2.5.2 受力分析及强度校核 | 第38-39页 |
| 2.6 分段杆柱可靠对接配套技术研究 | 第39-42页 |
| 2.6.1 结构组成 | 第39-40页 |
| 2.6.2 工作原理 | 第40-41页 |
| 2.6.3 技术特点 | 第41页 |
| 2.6.4 设计计算 | 第41-42页 |
| 2.6.5 旋转接头配套设计 | 第42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水平井注采一体化泵室内试验 | 第43-53页 |
| 3.1 试验目的 | 第43页 |
| 3.2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43-52页 |
| 3.2.1 泵筒—柱塞配合副优选试验 | 第43-45页 |
| 3.2.2 柱塞通过泵筒性能试验 | 第45-46页 |
| 3.2.3 阀球与阀坐的密封性能试验 | 第46-49页 |
| 3.2.4 泵总成承压强度和密封试验 | 第49页 |
| 3.2.5 间隙漏失量试验 | 第49-51页 |
| 3.2.6 脱接器试验 | 第51-5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现场试验 | 第53-58页 |
| 4.1 试验概况 | 第53-55页 |
| 4.1.1 油井概况 | 第53-54页 |
| 4.1.2 工艺设计 | 第54-55页 |
| 4.2 效果分析 | 第55-57页 |
| 4.2.1 生产动态 | 第55-56页 |
| 4.2.2 效果分析 | 第56-57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