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协同治理视角下大城市老旧小区治理问题研究 ——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选题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第15-19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3 文献述评第19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1-22页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2-27页
    2.1 相关概念第22-23页
        2.1.1 老旧小区第22-23页
        2.1.2 社区治理第23页
    2.2 理论基础第23-26页
        2.2.1 治理理论第23-24页
        2.2.2 协同治理理论第24-25页
        2.2.3 多元治理理论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武汉市江汉区老旧小区治理现状第27-37页
    3.1 江汉区社区治理基本情况第27-28页
        3.1.1 区位特征第27页
        3.1.2 社区治理历程第27-28页
    3.2 江汉区老旧小区治理主体第28-29页
        3.2.1 政府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第28页
        3.2.2 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第28-29页
        3.2.3 社会经济组织代表:物业管理公司第29页
        3.2.4 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等第29页
    3.3 武汉市江汉区老旧小区问卷调查情况第29-36页
        3.3.1 样本概述第30-31页
        3.3.2 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第31-35页
        3.3.3 结论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武汉市江汉区老旧小区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7-44页
    4.1 存在的问题第37-40页
        4.1.1 治理主体本位主义倾向明显第37页
        4.1.2 治理主体的利益和目标难以协调统一第37-38页
        4.1.3 治理过程混乱失序第38页
        4.1.4 治理主体的缺位和越位现象第38-39页
        4.1.5 行政化倾向严重第39页
        4.1.6 社区社会组织作用不明显第39-40页
        4.1.7 治理平台“弱网格化”现象第40页
    4.2 原因分析第40-43页
        4.2.1 政府治理理念和职能转变不到位第40-41页
        4.2.2 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模糊第41页
        4.2.3 治理制度不健全第41-42页
        4.2.4 治理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第42页
        4.2.5 评估考核机制薄弱第42-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国外先进经验及启示第44-49页
    5.1 国外城市社区治理先进经验第44-46页
        5.1.1 美国:高度自治模式第44-45页
        5.1.2 新加坡:政府主导模式第45页
        5.1.3 日本:混合治理模式第45-46页
    5.2 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的经验启示第46-47页
        5.2.1 转变政府职能第47页
        5.2.2 强化居民参与意识第47页
        5.2.3 发挥多元治理主体效能第47页
        5.2.4 探索多样化筹资途径第47页
    5.3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6章 加强大城市老旧小区治理的对策思路第49-56页
    6.1 补充完善治理主体第49-50页
    6.2 明确职责定位第50-52页
    6.3 优化制度建设第52-53页
    6.4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第53页
    6.5 推动多元主体利益协调第53-54页
    6.6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第54页
    6.7 建立资金筹措机制第54-55页
    6.8 本章小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第60-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胆汁酸-TGR5-GLP-1通路探讨抑郁模型大鼠糖代谢异常及逍遥散的作用机理
下一篇: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与中医体质分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