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倡导联盟视角下“排污费”政策向“环境保护税”政策变迁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第16-17页
        1.4.1 创新点第16页
        1.4.2 不足第16-17页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17-19页
        2.1.1 倡导联盟框架第17页
        2.1.2 政策系统与政策子系统第17-18页
        2.1.3 环境保护税与排污费第18页
        2.1.4 政策学习与政策变迁第18-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1页
        2.2.1 外部性理论第19页
        2.2.2 公共物品理论第19页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21页
3 倡导联盟框架下环境保护税的理论前提及必要性分析第21-26页
    3.1 倡导联盟框架使用的理论前提第21-22页
    3.2 倡导联盟框架下政策变迁的运行机制第22-23页
        3.2.1 政策学习第22页
        3.2.2 子系统内部事件的影响第22页
        3.2.3 子系统外部事件的影响第22-23页
        3.2.4 联盟间通过谈判达成妥协第23页
    3.3 倡导联盟框架的运行流程第23-26页
4 “排污费”到“环境保护税”政策变迁历程第26-31页
    4.1 排污费制度的提出和试行阶段(1979-2008)第26-27页
    4.2 环境保护税研究与调查阶段(2008-2010)第27页
    4.3 排污费到环境保护税政策变化阶段(2010-2014)第27-28页
    4.4 环境保护税进入政策议程阶段(2014-2016)第28-29页
    4.5 排污费与环境保护税的政策差异点分析第29-31页
        4.5.1 增收的政策第29-30页
        4.5.2 减收的政策第30页
        4.5.3 征管机制的变化第30页
        4.5.4 环境保护税如何分成及用途规定第30-31页
5 “排污费”向“环境保护税”政策变迁信念体系及影响因素第31-44页
    5.1 倡导联盟框架下的联盟划分以及信念体系构建第31-34页
        5.1.1 倡导联盟框架下支持联盟与反对联盟划分第31页
        5.1.2 支持联盟和反对联盟的信念体系分析与构建第31-34页
    5.2 倡导者联盟框架下“排污费”向“环境保护税”变迁分析第34-38页
        5.2.1 排污费实施阶段——单一支持排污费联盟第34页
        5.2.2 环境税提出阶段——反对排污费联盟出现第34-35页
        5.2.3 排污费向环境税转型阶段——双联盟对弈第35-38页
    5.3 “排污费”向“环境保护税”政策变迁中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8-44页
        5.3.1 社会职能的转变第38页
        5.3.2 税收观念的变化第38-39页
        5.3.3 公共舆论导向的转变第39-40页
        5.3.4 外国成功经验的影响第40-42页
        5.3.5 专业论坛的存在与作用第42-44页
6 倡导联盟框架下我国环境保护税政策变迁的方向与建议第44-49页
    6.1 我国环境保护税政策变迁的原则第44-45页
    6.2 我国环境保护税政策变迁的改进方向第45-47页
        6.2.1 贯彻“财政中性”和“税负平移”原则第45页
        6.2.2 弥补相关税制缺陷第45-46页
        6.2.3 加强执行力度,解读执行难问题第46-47页
    6.3 我国环境保护税政策的调整建议与预测第47-49页
        6.3.1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中国特色顶层设计体系第47页
        6.3.2 科学调整税制体系,提高环境保护税能力第47页
        6.3.3 加强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形成征收链条第47-48页
        6.3.4 推进配套改革,解决实际问题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后记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菠萝渣基生物质炭对毒死蜱在植蕉土壤中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Mn、Ce改性γ-Al2O3催化剂脱除燃煤烟气汞及其抗硫特性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