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4页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物流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第一节 企业能力理论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企业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18-20页 |
一、企业资源观理论概述 | 第18页 |
二、企业能力观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国内外物流园发展历程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国内外物流园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 第20-23页 |
一、国家层面 | 第20-21页 |
二、地方层面 | 第21-22页 |
三、资本层面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国内物流园的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一、物流地产基金、投资银行成为物流园区投资的重要力量 | 第23页 |
二、物流企业与地产企业合作加强 | 第23页 |
三、政府扮演的角色作用重大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传统粗放的物流园区经营模式发展遇瓶颈 | 第24-30页 |
一、国内物流园区发展呈“两低一高”状态 | 第24-26页 |
二、物流园区服务能力不足 | 第26-28页 |
三、物流园区运营效率有待提升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国内物流园的开发模式及盈利模式分析 | 第30-33页 |
第一节 多样化的物流园开发模式 | 第30-31页 |
一、“物流地产”模式 | 第30页 |
二、“物流地产+园区运营”模式 | 第30页 |
三、“物流业务+物流地产”模式 | 第30-31页 |
四、轻资产APP物流平台模式 | 第31页 |
第二节 物流园的业务类型划分及其盈利模式分析 | 第31-33页 |
一、转运型物流园区 | 第31页 |
二、仓储配送型物流园区 | 第31-32页 |
三、流通加工型物流园区 | 第32页 |
四、综合型物流园区 | 第32-33页 |
第五章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经营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33-45页 |
第一节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企业背景介绍 | 第33-35页 |
一、园区运营主体 | 第33页 |
二、园区区位介绍 | 第33-34页 |
三、园区投资及资产规模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主要物流业务板块介绍 | 第35-38页 |
一、仓库业务板块 | 第35-36页 |
二、粤港进出境转关接驳业务板块 | 第36-37页 |
三、集装箱堆场业务 | 第37页 |
四、深港物流跨境快速通关业务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突破物流园发展瓶颈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困惑 | 第38-41页 |
一、园区管理者与物流运营服务方的双重定位所面临的角色冲突 | 第38页 |
二、园区的经营规模与资产规模不相匹配 | 第38-40页 |
三、资源导向型物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 第40页 |
四、园区物流服务能力薄弱,与客户合作粘性不足 | 第40-41页 |
五、企业周边环境日新月异,园区战略转型迫在眉睫 | 第41页 |
第四节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SWOT分析 | 第41-45页 |
一、优势(S) | 第42-43页 |
二、劣势(W) | 第43页 |
三、机会(O) | 第43页 |
四、威胁(T) | 第43-45页 |
第六章 基于企业能力观的华南物流园发展战略概述 | 第45-51页 |
第一节 以资源为导向的物流园重资产发展战略分析 | 第45-46页 |
一、以资源为导向的物流园重资产发展战略优势分析 | 第45页 |
二、以资源为导向的物流园重资产发展战略劣势分析 | 第45-46页 |
第二节 以能力为导向的物流园轻资产发展战略分析 | 第46-48页 |
一、以能力为导向的物流园轻资产发展战略优势 | 第46-47页 |
二、以能力为导向的物流园轻资产发展战略劣势分析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基于企业能力观的深国际华南物流园发展战略 | 第48-51页 |
一、深国际华南物流园的重资产属性及其发展优势 | 第48-49页 |
二、重资产型深国际华南物流园的发展战略的劣势分析 | 第49页 |
三、基于企业能力观的深国际华南物流园发展战略分析 | 第49-51页 |
第七章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发展战略实施的路径规划及具体措施 | 第51-61页 |
第一节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发展战略实施的路径规划 | 第51-56页 |
一、服务产品化 | 第51-54页 |
二、运营平台化 | 第54-56页 |
三、构建符合物流园发展战略定位的科学的考核及评价体系 | 第56页 |
第二节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 | 第56-61页 |
一、严格质量保证,提供综合服务 | 第57页 |
二、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 第57-58页 |
三、积累优势资源,扩大服务网络 | 第58页 |
四、融入企业物流,巩固客户关系 | 第58-59页 |
五、注重信息化建设,开展透明化经营 | 第59页 |
六、控制经营风险,增强业务柔性 | 第59-61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