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绪论 | 第12-23页 |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9-20页 |
| 1.4.1 重点 | 第19页 |
| 1.4.2 难点 | 第19-20页 |
| 1.4.3 创新点 | 第20页 |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 1.5.1 学龄儿童课后托管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 1.5.2 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福利的内涵界定 | 第21-23页 |
| 2.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 2.1 马克思主义儿童福利思想 | 第23-24页 |
| 2.2 儿童教育福利思想 | 第24-26页 |
| 2.3 儿童课后托管福利理论 | 第26-28页 |
| 3.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典型个案实践 | 第28-40页 |
| 3.1 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个案调查与统计 | 第28-35页 |
| 3.1.1 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调查设计 | 第28-31页 |
| 3.1.2 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调查统计 | 第31-35页 |
| 3.2 个案1:太仓市“四点半学校”实践 | 第35-37页 |
| 3.2.1 太仓市“四点半学校”实践的课后托管项目 | 第35-36页 |
| 3.2.2 太仓市“四点半学校”实践的课后托管现状与评价 | 第36-37页 |
| 3.3 个案2:Y社区儿童事务中心公益托管班实践 | 第37-39页 |
| 3.3.1 Y社区儿童事务中心公益托管班运行模式 | 第38-39页 |
| 3.3.2 Y社区儿童事务中心公益托管班的评价 | 第39页 |
| 3.4 个案实践的总结 | 第39-40页 |
| 4.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作用及其福利化特征 | 第40-45页 |
| 4.1 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作用 | 第41-43页 |
| 4.2 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福利化特征 | 第43-45页 |
| 5.社会组织发挥学龄儿童课后托管作用的保障机制与影响因素 | 第45-48页 |
| 5.1 社会组织发挥学龄儿童课后托管作用的保障机制 | 第45-46页 |
| 5.2 社会组织发挥学龄儿童课后托管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48页 |
| 6.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发展困境 | 第48-54页 |
| 6.1 福利责任政府主体性不足 | 第48-50页 |
| 6.2 福利服务资金不充足 | 第50-51页 |
| 6.3 服务偏重于补缺型福利 | 第51-52页 |
| 6.4 儿童福利制度与服务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52-54页 |
| 7.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优化路径:从福利视角 | 第54-61页 |
| 7.1 明确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国家福利性 | 第54-56页 |
| 7.1.1 中央与地方政府承担起福利责任 | 第54-55页 |
| 7.1.2 纠正社会对托管责任的归属观念 | 第55-56页 |
| 7.2 扩大政府对社会组织参与学龄儿童课后托管的资金支持 | 第56-57页 |
| 7.2.1 为社会组织建设划拨资金 | 第56-57页 |
| 7.2.2 充足、稳定的项目资金支持 | 第57页 |
| 7.2.3 加强项目资金的补助效用 | 第57页 |
| 7.3 创设社会组织提供课后托管服务的良好环境 | 第57-58页 |
| 7.3.1 政策上的引导、激励与保障作用 | 第58页 |
| 7.3.2 实施儿童托管福利的相关办法 | 第58页 |
| 7.4 建立托管服务的社会化评估与监督机制 | 第58-60页 |
| 7.4.1 建立以专业机构为核心主体的评估与监督机制 | 第59页 |
| 7.4.2 发动广泛的社会监督 | 第59-60页 |
| 7.5 健全社会组织课后托管服务的自律机制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附1:访谈提纲 | 第69-70页 |
| 附2:访谈对象编码 | 第70-71页 |
| 附3:学龄儿童课后托管服务调查问卷(家长版) | 第71-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