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0页 |
1.1 虾青素的研究概述 | 第10-14页 |
1.1.1 虾青素的结构与性质 | 第10-11页 |
1.1.2 虾青素的来源 | 第11-12页 |
1.1.3 虾青素的生物学功能 | 第12-13页 |
1.1.4 虾青素的安全性 | 第13页 |
1.1.5 虾青素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 法夫酵母虾青素合成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1.2.1 法夫酵母概述 | 第14页 |
1.2.2 法夫酵母虾青素合成途径 | 第14-16页 |
1.2.3 法夫酵母中虾青素合成的代谢调控剂研究 | 第16-18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1 高产虾青素菌株的性状分析及其与模式菌株发酵特征的比较 | 第19页 |
1.4.2 不同调控剂对高产菌株和模式菌株产虾青素的影响 | 第19页 |
1.4.3 高产虾青素菌株中细胞物质合成代谢调控特征的研究 | 第19-20页 |
第2章 高产虾青素菌株的性状分析及其与模式菌株发酵特征的比较 | 第20-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1 菌种 | 第20页 |
2.1.2 培养基 | 第20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1.4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1.5 培养方法 | 第22页 |
2.1.6 菌株的性状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1.7 参数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5页 |
2.2.1 高产虾青素菌株的性状分析结果 | 第24-29页 |
2.2.2 高产虾青素菌株与模式菌株发酵特征比较 | 第29-35页 |
2.3 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不同代谢调控剂对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影响 | 第36-5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3.1.1 菌种 | 第36页 |
3.1.2 培养基 | 第36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3.1.4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3.1.5 培养方法 | 第37页 |
3.1.6 参数检测方法 | 第3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7-55页 |
3.2.1 单一代谢调控剂对不同法夫酵母菌株产虾青素的影响 | 第37-44页 |
3.2.2 三氯生和氟康唑对不同法夫酵母菌株产虾青素的影响 | 第44-52页 |
3.2.3 不同调控剂组合对高产虾青素菌株产虾青素的影响 | 第52-55页 |
3.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高产虾青素菌株胞内物质代谢调控特征研究 | 第56-6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4.1.1 菌种 | 第56页 |
4.1.2 培养基 | 第56页 |
4.1.3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4.1.4 主要试剂 | 第56页 |
4.1.5 培养方法 | 第56页 |
4.1.6 参数检测方法 | 第56-5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5页 |
4.2.1 添加氟康唑对细胞物质和虾青素合成的影响 | 第57-60页 |
4.2.2 添加虾青素合成抑制剂对细胞物质合成的影响 | 第60-65页 |
4.3 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