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寓体验与文化批判:钱歌川散文创作论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引论 流寓书写与20世纪中国文学 | 第12-23页 |
| 一、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 (一)钱歌川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二)流寓文学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 二、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 第一章 文化身份与话语建构 | 第23-28页 |
| 第一节 钱歌川其人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文化身份与话语模式 | 第24-28页 |
| 第二章 荷戟独彷徨:“现代性”焦虑 | 第28-43页 |
| 第一节 北平:焦虑的起点 | 第28-35页 |
| (一)回望:“乡土” | 第29-34页 |
| (二)批判:“遗忘”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上海:“乡下人”情结 | 第35-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纯真”的叛逆 | 第43-55页 |
| 第一节 “闲人”济世 | 第43-47页 |
| 第二节 双重“自我” | 第47-54页 |
| (一)文化“自我” | 第48-50页 |
| (二)日常“自我” | 第50-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放逐与凝聚 | 第55-63页 |
| 第一节 “放浪形骸”山水间 | 第56-58页 |
| 第二节 凝聚的乡愁 | 第58-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双重篱下”寄“漂泊” | 第63-76页 |
| 第一节 新加坡:“荒岛愤懑” | 第63-67页 |
| 第二节 美国:文化“异托邦” | 第67-74页 |
| (一)“家”与记忆 | 第68-70页 |
| (二)“文化中国” | 第70-74页 |
| 小结 | 第74-76页 |
| 结语 | 第76-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 附录:钱歌川平生年表 | 第84-96页 |
| 致谢 | 第96-9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