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4.1 迷思概念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2 概念转变的研究 | 第14-18页 |
1.4.3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的研究 | 第18-19页 |
1.4.4 已有研究的启示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迷思概念 | 第20页 |
2.1.2 概念转变 | 第20页 |
2.1.3 科学概念 | 第20页 |
2.1.4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 | 第20-21页 |
2.1.5 传统教学模式 | 第21页 |
2.2 理论基础——双重情境学习模式 | 第21-25页 |
2.2.1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提出的背景 | 第21-22页 |
2.2.2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的内涵 | 第22-25页 |
2.2.3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的特点 | 第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8页 |
第三章 三年级学生“固体与液体”迷思概念的探查 | 第28-38页 |
3.1 研究目的及思路 | 第28-29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3.1.2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3.2 研究工具编制 | 第29-31页 |
3.2.1 第一阶段:建构固体与液体单元概念图 | 第29页 |
3.2.2 第二阶段:半开放式问卷编制及实施结果 | 第29-30页 |
3.2.3 第三阶段:二段式诊断测验问卷编制 | 第30-31页 |
3.3 研究实施 | 第31-32页 |
3.3.1 二段式诊断测验问卷的预测验 | 第31页 |
3.3.2 二段式诊断测验问卷的正式测验 | 第31-32页 |
3.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32-36页 |
3.4.1 二段式诊断测验正式测验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3.5 研究结论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的教学安排与设计 | 第38-50页 |
4.1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 第38页 |
4.2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教学设计 | 第38-47页 |
4.3 教学安排与实施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 | 第50-60页 |
5.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定 | 第50-51页 |
5.2 教学实施 | 第51页 |
5.3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 | 第51页 |
5.4 概念转变教学的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5.4.1 实验组前、后测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5.4.2 对照组前、后测结果分析 | 第52页 |
5.4.3 实验组和对照组概念转变结果分析 | 第52-58页 |
5.5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两种教学模式概念转变效果的进一步验证——延后测 | 第60-64页 |
6.1 研究目的 | 第60页 |
6.2 研究工具 | 第60-61页 |
6.2.1 延后测试卷的编制 | 第60-61页 |
6.3 研究实施 | 第61页 |
6.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61-62页 |
6.4.1 实验组对照组延后测五个主题维度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6.4.2 实验组对照组延后测总分对比分析 | 第62页 |
6.5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4-6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7.2 教学建议 | 第64-65页 |
7.3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第65-66页 |
7.3.1 研究创新点 | 第65页 |
7.3.2 研究不足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80页 |
附录 A | 第72-75页 |
附录 B | 第75-78页 |
附录 C | 第78-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