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基于一步法的有机功能化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及吸附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52页
    1.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概述第12-15页
    1.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有机功能化第15-25页
        1.2.1 单硅基有机硅烷改性第16-22页
            1.2.1.1 嫁接法(后合成法)第16-19页
            1.2.1.2 共浓缩法(直接嵌入法)第19-22页
        1.2.2 双硅基有机硅烷改性第22-25页
    1.3 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5-38页
        1.3.1 硬模板法第26-28页
        1.3.2 软模板法第28-30页
        1.3.3 自模板法第30-38页
            1.3.3.1 表面保护刻蚀第32-33页
            1.3.3.2 结构差选择性刻蚀第33-35页
            1.3.3.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辅助选择性刻蚀技术(CSASE)第35-36页
            1.3.3.4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诱导选择性刻蚀第36-37页
            1.3.3.5 NaAlO_2和CTAB共辅助刻蚀第37-38页
    1.4 一步法改性原理及研究进展第38-43页
        1.4.1 一步法结合硬模板法第39-40页
        1.4.2 一步法结合软模板法第40-41页
        1.4.3 一步法结合自模板法第41-43页
    1.5 有机功能化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应用第43-49页
        1.5.1 吸附及载药领域的应用第43-45页
        1.5.2 催化领域的应用第45-47页
        1.5.3 色谱领域的应用第47-48页
        1.5.4 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第48-49页
    1.6 本论文选题思路和主要创新第49-52页
第2章 乙烯基功能化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52-65页
    2.1 引言第52-53页
    2.2 实验部分第53-54页
        2.2.1 实验试剂第53页
        2.2.2 实验仪器第53页
        2.2.3 在水溶液中V-HMSNPs的合成第53-54页
        2.2.4 在醇水溶液中V-HMSNPs的合成第5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4-64页
        2.3.1 CTAB浓度的影响第54-60页
        2.3.2 不同氨水用量的影响第60-61页
        2.3.3 不同醇水比例的影响第61-64页
    2.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3章 硫氰基功能化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65-76页
    3.1 引言第65-66页
    3.2 实验部分第66-67页
        3.2.1 实验试剂第66页
        3.2.2 实验仪器第66页
        3.2.3 在水溶液中TC-HMSNPs的合成第66页
        3.2.4 水热处理第66-6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7-75页
        3.3.1 TC-HMSNPs的形成机理及结构性能第67-69页
        3.3.2 水热处理时间的影响第69-74页
        3.3.3 CTAB浓度的影响第74-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4章 表面有机无机杂化层保护选择性刻蚀合成有机功能化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第76-86页
    4.1 引言第76-77页
    4.2 实验部分第77-78页
        4.2.1 实验试剂第77页
        4.2.2 实验仪器第77页
        4.2.3 固体二氧化硅小球(sSiO_2)的合成第77页
        4.2.4 分别从VTES和TCPTES中合成V-HMSNPs和TC-HMSNPs第77-7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8-85页
        4.3.1 V-HMSNPSs和TC-HMSNPs的合成机理第78-79页
        4.3.2 不同有机硅烷对形成O-HMSNPs的影响第79-81页
        4.3.3 不同浓度CTAB的影响第81-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5章 表面聚合物保护选择性刻蚀技术制备乙烯基功能化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第86-99页
    5.1 引言第86-87页
    5.2 实验部分第87-89页
        5.2.1 实验试剂第87页
        5.2.2 实验仪器第87页
        5.2.3 固体二氧化硅小球(sSiO_2)的合成第87-88页
        5.2.4 sSiO_2@/V-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合成第88页
        5.2.5 NVP在sSiO_2@V-SiO_2的表面嫁接第88-8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9-98页
        5.3.1 表面PVP保护选择性刻蚀形成V-HMSNPs的机理第89-90页
        5.3.2 合成与表征第90-98页
            5.3.2.1 材料的亲水-疏水性能分析第90-91页
            5.3.2.2 SEM和TEM分析第91-95页
            5.3.2.3 孔结构分析第95页
            5.3.2.4 FTIR分析第95-98页
    5.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6章 有机功能化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吸附性研究第99-108页
    6.1 引言第99-100页
    6.2 实验部分第100-102页
        6.2.1 实验试剂第100页
        6.2.2 实验仪器第100页
        6.2.3 吸附试验第100-102页
            6.2.3.1 不同Cd~(2+)浓度的吸附第101页
            6.2.3.2 不同时间下的吸附第101页
            6.2.3.3 不同pH值下的吸附第101页
            6.2.3.4 循环使用次数的实验第101-102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2-107页
        6.3.1 不同Cd~(2+)浓度的影响第102-104页
        6.3.2 不同吸附时间的影响第104页
        6.3.3 不同pH值的影响第104-105页
        6.3.4 循环使用次数的研究第105-107页
    6.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7章 结论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7页
博士期间发表、待发表以及合作的研究论文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相变温度硝酸盐传热储热材料制备、改性及蓄放热性能研究
下一篇:纳米结构TiO2、ZnO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