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两亲性聚合物 | 第12-19页 |
1.1.1 两亲性聚合物概述 | 第12-13页 |
1.1.2 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3-16页 |
1.1.3 两亲性聚合物的应用 | 第16-19页 |
1.2 两亲性聚合物自组装 | 第19-21页 |
1.2.1 两亲性聚合物自组装的机理 | 第19-20页 |
1.2.2 自组装聚集体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2.3 自组装聚集体的表征方法 | 第21页 |
1.3 有机硅聚合物 | 第21-25页 |
1.3.1 有机硅聚合物的性质和分类 | 第21-23页 |
1.3.2 有机硅两亲性聚合物的应用 | 第23-24页 |
1.3.3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 第24-25页 |
1.4 聚己内酯 | 第25-28页 |
1.4.1 聚己内酯的概述 | 第25-26页 |
1.4.2 聚己内酯的生物相容性 | 第26页 |
1.4.3 聚己内酯的降解性 | 第26-27页 |
1.4.4 聚己内酯的改性 | 第27-28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阳离子有机硅聚合物的制备及载药性能 | 第30-54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8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2.2.2 表征手段与测试条件 | 第32-33页 |
2.2.3 端氢硅氧烷大分子预聚体的合成 | 第33页 |
2.2.4 阳离子有机硅聚合物的合成 | 第33-35页 |
2.2.5 Zeta电势的测定 | 第35-36页 |
2.2.6 聚合物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量 | 第36页 |
2.2.7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36-37页 |
2.2.8 聚合物对药物的负载 | 第37页 |
2.2.9 聚合物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 | 第37-38页 |
2.2.10 聚合物的细胞毒性 | 第38页 |
2.2.11 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储存稳定性 | 第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2页 |
2.3.1 端含氢硅氧烷大分子预聚体的表征 | 第38-40页 |
2.3.2 阳离子有机硅聚合物的表征 | 第40-44页 |
2.3.3 阳离子有机硅聚合物的水溶液自组装行为 | 第44-47页 |
2.3.4 阳离子有机硅聚合物对维生素E的负载 | 第47-50页 |
2.3.5 阳离子有机硅聚合物载VE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 | 第50-51页 |
2.3.6 阳离子有机硅聚合物的细胞毒性 | 第51-52页 |
2.3.7 阳离子有机硅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储存稳定性 | 第5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 | 第54-72页 |
3.1 引言 | 第54页 |
3.2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54-62页 |
3.2.1 试剂与原料 | 第54-55页 |
3.2.2 表征手段与测试条件 | 第55页 |
3.2.3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5-62页 |
3.3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的水溶液自组装行为和载药性能 | 第62-67页 |
3.3.1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的水溶液自组装行为 | 第62-65页 |
3.3.2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聚对维生素E的负载 | 第65-67页 |
3.4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的p H响应性 | 第67-68页 |
3.5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及细胞毒性测试 | 第68-69页 |
3.5.1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载VE胶束的体外释放 | 第68页 |
3.5.2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对L-O2细胞的毒性测试 | 第68-69页 |
3.6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载药胶束的储存稳定性 | 第69-7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4.1 结论 | 第72-74页 |
4.2 展望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6页 |
附录 | 第86-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