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场所性塑造研究--以南京外秦淮河石头城风貌段为例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8-11页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9页
     ·选题背景第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第9-10页
     ·研究内容第9页
     ·研究方法第9-10页
     ·研究思路第10页
   ·本章小结第10-11页
2 概念阐释及研究进展回顾第11-27页
   ·概念阐释第11-13页
     ·城市滨水区第11-12页
     ·城市开放空间第12页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第12-13页
   ·场所理论及将其引入滨水开放空间的意义第13-15页
     ·场所理论第13-14页
     ·场所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第14-15页
     ·场所理论引入滨水开放空间的意义第15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9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5-17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7-19页
   ·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第19-26页
     ·国外优秀案例分析第19-22页
     ·国内优秀案例分析第22-26页
     ·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总结第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城市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场所性研究第27-33页
   ·滨水开放空间场所性的构成要素第27-30页
     ·物质要素第27页
     ·人的活动第27-29页
     ·地域特色第29页
     ·场所性塑造成功的关键所在第29-30页
   ·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场所性的本质第30-32页
     ·人在场所中的需求第30-31页
     ·自然的场所第31-32页
     ·人——场所——自然的和谐统一第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场所性塑造的内容及评价第33-58页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场所性塑造的内容第33-52页
     ·功能结构第33-38页
     ·要素设计第38-47页
     ·滨水特色设计第47-52页
   ·滨水开放空间场所性塑造的评价第52-57页
     ·POE(使用评价方法)的引入第52页
     ·评价因子第52-56页
     ·评价的意义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 实例分析:南京外秦淮河石头城风貌段场所性塑造的研究第58-83页
   ·南京外秦淮河的综合整治情况以及研究区段的选择第58-62页
     ·外秦淮河综合整治情况第58-62页
     ·区段的选择第62页
     ·石头城风貌段的总体概况第62页
   ·对石头城风貌段滨水节点进行场所性的调研评价第62-73页
     ·石头城公园第62-68页
     ·水木秦淮景区第68-73页
   ·石头城风貌段场所性塑造的缺憾第73-78页
     ·河流开放空间发展滞后所带来的缺憾第73-74页
     ·功能结构方面第74-75页
     ·环境要素方面第75-77页
     ·滨水特色设计方面第77-78页
   ·场所性优化的建议第78-80页
     ·优化空间结构,增加游憩体验第78页
     ·改善环境设施,提高环境品质第78-79页
     ·注重亲水空间的生态性第79页
     ·关注人的亲水心理,促进人与空间对话第79-80页
   ·总结:互动设计思想的建立第80-82页
     ·设计者与滨水开放空间互动第80页
     ·使用者与滨水开放空间的互动第80页
     ·设计者与使用者的互动第80-81页
     ·互动循环设计思想的建立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总结第83页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附录一第88-90页
附录二第90-91页
详细摘要第91-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校园景观存在问题研究--以南京高校为例
下一篇:城市河道景观提升城市形象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