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路线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港口经济和腹地经济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9页 |
2.1 港口经济内涵 | 第20页 |
2.2 经济腹地概述 | 第20-22页 |
2.2.1 腹地内涵 | 第20-21页 |
2.2.2 经济腹地范围的划分 | 第21-22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3.1 增长极理论 | 第22页 |
2.3.2 海港区位论 | 第22-23页 |
2.3.3 中心-外围理论 | 第23-24页 |
2.3.4 港城互动理论 | 第24页 |
2.4 港口和腹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24-27页 |
2.4.1 港口经济对腹地经济拉动作用 | 第24-25页 |
2.4.2 腹地经济对港口经济推动作用 | 第25-26页 |
2.4.3 港口经济和腹地经济互动发展阶段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上海港及其腹地经济发展概况 | 第29-36页 |
3.1 上海港概况 | 第29-30页 |
3.2 上海港发展趋势分析 | 第30-31页 |
3.2.1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发展趋势分析 | 第30-31页 |
3.2.2 上海港集装吞吐量发展趋势分析 | 第31页 |
3.3 上海港经济腹地概况 | 第31-33页 |
3.4 上海港经济腹地发展趋势分析 | 第33-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上海港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实证分析 | 第36-47页 |
4.1 研究模型 | 第36页 |
4.2 指标的选取及说明 | 第36-37页 |
4.3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37-38页 |
4.4 VAR模型 | 第38-45页 |
4.4.1 平稳性检验 | 第39-40页 |
4.4.2 协整检验 | 第40-41页 |
4.4.3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41-43页 |
4.4.4 方差分解分析 | 第43-45页 |
4.5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对策和建议 | 第47-50页 |
5.1 加大临港产业发展,建立港口与腹地经济产业联动发展机制 | 第47页 |
5.2 完善现代化物流发展机制,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 | 第47-48页 |
5.3 明确港口功能定位,实现港口竞争合作 | 第48页 |
5.4 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港口与经济腹地集疏运体系的建设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