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肥料学论文--农家肥料论文

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对岩溶区石灰土碳效应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1.1 生物炭第9-11页
        1.1.2 生物炭在土壤中有机碳矿化作用第11-12页
        1.1.3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12页
        1.1.4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群落结构的影响第12-13页
        1.1.5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13页
    1.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13-14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21页
    2.1 研究目的意义第14页
    2.2 研究内容第14页
        2.2.1 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在岩溶区石灰土中稳定性和矿化特征第14页
        2.2.2 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对岩溶区棕色石灰土微环境的影响第14页
    2.3 材料与方法第14-21页
        2.3.1 研究区概况第14页
        2.3.2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14-15页
        2.3.3 室内模拟实验设计第15-16页
        2.3.4 测试方法第16-18页
        2.3.5 数据处理第18-20页
        2.3.6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三章 不同裂解温度下生物炭的性质第21-25页
    3.1 不同裂解温度下生物炭的基本性质第21页
    3.2 不同裂解温度下对生物炭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第21-22页
    3.3 不同裂解温度下对生物炭外形特征的影响第22-23页
    3.4 讨论第23-24页
    3.5 小结第24-25页
第四章 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对石灰土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影响第25-36页
    4.1 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比较第25-29页
    4.2 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比较第29-32页
    4.3 不同处理下对石灰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第32-33页
    4.4 不同处理下对石灰土土壤原有机碳的影响第33-34页
    4.5 讨论第34-35页
    4.6 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对石灰土生物化学特征的影响第36-46页
    5.1 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对石灰土pH的影响第36页
    5.2 不同处理在培养不同时期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第36-39页
        5.2.1 不同处理对石灰土真菌数量的影响第36-37页
        5.2.2 不同处理对石灰土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第37-38页
        5.2.3 不同处理对石灰土细菌数量的影响第38页
        5.2.4 不同处理对石灰土微生物总量的影响第38-39页
    5.3 不同处理在培养不同时期AWCD值的变化第39-40页
    5.4 不同处理在培养不同时期土壤微生物对六大类碳源的利用能力第40-41页
    5.5 不同处理在培养不同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第41-42页
    5.6 不同处理在培养不同时期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第42-43页
    5.7 讨论第43-44页
    5.8 小结第44-4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6.1 结论第46页
    6.2 创新第46-47页
    6.3 不足之处第47页
    6.4 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蕉MaASR3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超声相控阵聚焦系统的设计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