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民间工艺美术论文--木偶、皮影、假面具、脸谱、人形工艺美术论文

基于辽西北地区皮影艺术现状的推介方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第16页
        1.4.1 推介手法的概念辨析第16页
        1.4.2 研究范围第16页
        1.4.3 研究对象第16页
    1.5 研究的目标、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9页
        1.5.1 研究目标第16页
        1.5.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3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喀左县皮影艺术现状调研第19-25页
    2.1 喀左县概况第19-20页
        2.1.1 喀左县历史沿革第19页
        2.1.2 喀喇沁左翼的由来第19-20页
    2.2 喀左县皮影艺术的现状及研究第20-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凌源县皮影艺术现状调研第25-35页
    3.1 凌源县概况第25页
    3.2 凌源县皮影艺术的现状及研究第25-33页
        3.2.1 凌源皮影的历史渊源第25-26页
        3.2.2 凌源皮影的分布区域第26-27页
        3.2.3 凌源皮影的艺术特点第27-30页
        3.2.4 凌源皮影的制作器具第30-32页
        3.2.5 凌源皮影的现状第32-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喀左、凌源两地皮影艺术现存在的共同问题第35-39页
    4.1 两地皮影戏生存困境第35-36页
        4.1.1 皮影戏剧本创作老旧难以创新第35页
        4.1.2 两地皮影专业演艺人才缺失第35-36页
        4.1.3 皮影戏观众稀少第36页
        4.1.4 两地皮影道具及乐器大量流失第36页
        4.1.5 两地皮影雕刻创新困难且舞台条件简陋第36页
    4.2 两地皮影戏传播困境第36-38页
        4.2.1 皮影的传统推介方式不能适应当代发展现状第36-37页
        4.2.2 两地皮影戏现代传播推介手段具有局限性第37-38页
        4.2.3 当今皮影戏受众已改变第38页
        4.2.4 两地主流媒体对皮影传播的轻视第38页
    4.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利用现代化手法解决辽西北皮影艺术推介问题的对策建议第39-57页
    5.1 皮影传播推介现状调研第39-43页
    5.2 为符合新时代艺术要求的革新第43-44页
        5.2.1 什么是新时代艺术要求第43页
        5.2.2 皮影戏唱本需迎合观众精神需求第43-44页
        5.2.3 皮影的传播及制作须从手工化转为数字化第44页
    5.3 报刊推介难以满足皮影艺术推介需求第44-48页
    5.4 影像技术是皮影艺术推介的新载体第48-50页
        5.4.1 新闻类型第48页
        5.4.2 纪录片类型第48-49页
        5.4.3 影视类型第49页
        5.4.4 综艺节目类型第49-50页
        5.4.5 其他类型第50页
    5.5 网络推广技术是皮影艺术推介的新通道第50-56页
        5.5.1 网络推广技术的概念第50-51页
        5.5.2 网络推广下的皮影戏现状第51-52页
        5.5.3 网络推广技术与皮影艺术结合案例研究第52-56页
    5.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6.1 总结第57页
    6.2 存在不足及展望第57-58页
    6.3 研究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作者简介第6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静止卫星图像强对流云团识别算法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干旱发生规律及干旱指标适用性研究